臨漳縣位于河北省最南端,總面積752平方公里,轄10鎮4鄉、429個行政村,總人口77萬。先后獲得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首屆省級文明縣城、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河北省潔凈城市、河北省和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首批省級生態園林城試點等榮譽稱號。
——臨漳區位獨特,交通方便快捷。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中原經濟區兩大國家級戰略交匯處,京港澳高速、石武高鐵、京廣鐵路橫穿南北,西距邯鄲機場15公里,路網密集,交通便捷。200公里范圍內覆蓋石家莊、太原、鄭州、濟南四個省會城市,輻射人口近3億,市場廣闊,潛力巨大。建成了“兩條快速通道直達市區,四個高速出口連接臨漳”的交通網絡,實現了“十分鐘上高速,一刻鐘進市區”。
——臨漳產業聚集,發展勢頭強勁。臨漳經濟開發區被評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引進了邯鋼(臨漳)工業園、五糧液河北臨漳灌裝工業園、平原禾豐、中節能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初步形成了鋼后延加工、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態勢強勁。全部財政收入從2011年的2.4億元,到2019年的10.1億元,增長了四倍多;規上工業增加值從2011年的13.9億元,到2019年的52億元,增長了近三倍。1—8月份,全縣GDP增長0.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3%;全部財政收入8.7億元、增長6.9%;公共預算收入5.01億元、增長10.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臨漳生態宜居,城市功能完善。堅持以“三創四建”為載體,持續實施“綠水、產業、文化、健康”四個進城戰略,現有10大公園、34個小游園,形成了2300余畝公園綠地、近千畝湖面的生態水系,被譽為“公園中的縣城”;實施了教育園區、信和商廈、紅星美凱龍、城市會客廳等重點工程,規劃建設了休閑健身公園、文化藝術中心等文化健身場所,新區、老城相得益彰,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綠美臨漳”。
——臨漳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時稱“鄴”,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美譽,先后成為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臨漳作為都城建設肇始地、建安文學發祥地、佛教文化繁榮地、西門豹投巫治水發生地,孕育了建安文化、都城建設文化、成語典故文化、鬼谷文化等文化脈系。近年來,立足深厚文化底蘊,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圍繞“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掛牌”目標,全力打造集科教、游覽、休閑于一體的文化勝地和知名景區,推動文化富縣向文化強縣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