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雙廟鄉(NanshuangmiaoXiang)位于魏縣西南部,距縣城13千米。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3.70萬人(2002年)。轄27個行政村,鄉0駐南雙廟村。魏(縣)回(隆)、魏(縣)泊(口)公路過境
沿革1953年建雙廟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郭街、呂街、聶街、馬街、河岸上、小姜村、申鋪、馬村、西朱村、王南雙廟鄉
村、安樂村、薛莊、西董莊、曹野馬、尹野馬、大李村、獅子口、申村、湯村、西照河、清華、簡莊、集村東、集村西、雙廟南、雙廟中、雙廟北27個行政村。
南雙廟鄉地處縣域中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轄27個行政村,4萬余人,耕地面積近5萬畝。投資600多萬元完成60多公里的道路建設,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新建8個村高標準的兩室,投資2800萬元的基本農田整理項目開始實施,總投資300萬元的雙廟聯小主體工程竣工,建成了雜交棉,經濟林等一批示范園,發展了屠宰加工,養殖等一批專業村。
-歷史沿革
1953年建雙廟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郭街、呂街、聶街、馬街、河岸上、小姜村、申鋪、馬村、西朱村、王村、安樂村、薛莊、西董莊、曹野馬、尹野馬、大李村、獅子口、申村、湯村、西照河、清華、簡莊、集村東、集村西、雙廟南、雙廟中、雙廟北27個行政村。
-信息
要想富,修公路。朝陽縣南雙廟鄉梨樹溝村村民深刻認識到南雙廟鄉
了這句話的真諦。村民自發集資,修建了一條5公里長的公路。村民們說:“過去我們困難,就是因為沒有路,農副產品運不出,外面的商品進不來,現在我們再也不受交通條件的限制了。
梨樹溝村位于兩山夾一溝的洼地,溝里距朝青公路5公里。近幾年,南雙廟鄉16個村中的15個村都陸續修了公路、通了車。因為條件限制,惟獨梨樹溝村民走的路還是原始狀態。全村5個村民組近千口人,惟一的通路就是一條干河套,機動車無法行駛,村民出入非常不便,生了病很難得到及時醫治。
特別是一到雨季,河套漲滿了水,村民就更無法出行。孩子上下學,家長都要到5.5公里外的鄉0所在地接送。由于交通不暢,嚴重制約了全村經濟發展和村民收入增加。村-王樹田算了一筆賬,該村人均現有果樹100株,是全鄉產果大村,年產蘋果、梨、棗等水果500萬公斤。由于運輸成本高,僅水果一項村民就少收入30多萬元,而且西瓜、香瓜等應季瓜果也難以發展。
早在2004年以前,有關部門為了解決該村通公路問題多次進行考察,都因為工程量大、南北溝長、地形復雜沒有開工。2006年9月份,梨樹溝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發動村民集資修路,受益群眾每人集資150元。幾天時間,集資10萬元。2006年12月初,一條5公里長的路基鋪設完畢,它直接與朝青公路相連,計劃鋪設柏油。
-農業技術推廣站
成立于1993年,長期從事于植保工作并兼營種子,農藥,化肥。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依靠自己深厚的技術底蘊,誠信的經營風范,成功的經營技巧,經營額已由原來的幾萬元增長到現在的近300萬元。經濟南雙廟鄉具有交通便利,距城較近的區域優勢。鄉內有朝青、三獅兩條主要公路縱穿全鄉。另有南西、二單、那平三條鄉級公路,總長度達23公里,21個村均屬交叉公路網眼之內。距朝陽城區僅有22公里。具有無霜期較長,有效積溫多,晝夜溫差大等自然氣候優勢,極適于發展各類水砩石
果。具有豐富的石材和砩石資源,和槐樹洞、朝陽洞、千佛洞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著名的遼西第一泉就座落在槐樹洞內,年創旅游效益100多萬元。以上這些優勢,為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水利建設
以水利建設為重點的山區建設步伐加快,生產條件和生產環境有了較大改善。四年來,全鄉總計打大井110眼,新建方塘5座,水窖5個。新增水澆地面積8000畝,實施圍水治田工程5000畝。完成水保綜合治理面積2.8萬畝,完成造林面積2.2萬畝,退耕還林4337畝,為改善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生產后勁打下了基礎。
林果業
大力發展保護地生產,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四年來共籌措資金297萬元,新建高標準鋼筋無支架大棚198個,有3處集中的棚菜生產區。每年以西瓜為主的瓜菜面積以20%的速度增長,2003年已達到8000畝,占領了朝陽市里較大的市場。
以大棗為主的果業生產長足發展,成了農民增收名符其實的主導產業。大棗已發展到160萬株,各類水果50萬株。初步形成了三個集中水果生產帶。以朝青公路以東7個村的大棗生產帶,以柏山腳下5個村為主的水蜜桃生產帶,以朝青公路以東3個村為主的南果梨生產區。共有優質大棗園1100個,其他優質果園240個。新發展優質大扁杏500畝。
養殖
以養羊為主的畜牧業有了突破性發展,成了農民脫貧致富的重點項目。從2001年開始,陸續引進了以小尾寒羊為主的各類優良品種3500只,引進魯西黃牛等優質牛40頭。共建兩個高標準養羊小區。養羊總數達到5300只,養牛760頭,各類家禽15萬只。畜牧業呈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
旅游
以槐樹洞為代表的旅游業開發步伐加快,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逐漸增加。旅游業開發在上級0的關懷下,步伐加快,旅游景點游樂設施不斷增加,風景區管理水平逐漸提高,年接待游客達10萬人次,創經濟效益、社會效益100萬無。
-精鄉壯村
魏縣南雙廟鄉積極探索走出了“精鄉壯村”的路子。選派鄉干部到村任職,讓開創意識濃、責任事業心強的鄉年輕干部擔當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魏縣南雙廟鄉8個村大變樣!皟晌卑嘧討鸲妨γ黠@加強了,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日益增強了,村干部的責任感和工作作風明顯轉變了,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農業稅的取消,如何進一步轉變鄉鎮0職能,不斷適應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是鄉鎮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促使鄉干部職能的轉變,激勵鄉干部到村任職,推進新農村建設,黨委-了《關于鼓勵中青年干部到村任(掛)職的意見》專件。明確規定對選派干部實行“三個不變”和“三個優先”,即干部身份不變,工資待遇不變,工資發放渠道不變,對選派干部優先建議組織人事部門列為后備干部,對實績突出的干部優先建議組織部門提拔使用,對選派干部優先評優晉資。
南雙廟鄉選派鄉干部到村任職,變了“傳達落實”為“實地落實”,工作實效和質量明顯提高。魏縣建設雙(廟)蔣(村)公路,南雙廟鄉承擔著重要的路基建設任務。一往需要對沿路村逐個進行動員,而到村任職干部率先帶頭落實縣鄉工作部署,影響帶動了其他村的工作積極性,使公路基礎建設順利進行。在選派干部上講究因村而宜,真正派去群眾期盼、農民需要的干部。比如村“兩委”干部不協調、不團結的軟班子,就選派干部任支部副-搞好協調,增強村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沒有班子的癱瘓村,就選派干部任村支部-,建立健全村級班子;發展意識淡薄的村,選派開拓意識強的干部任職,發展農村經濟。讓有能力的年輕干部走出機關,到村任職,不僅優化了農村基層組織結構,加強了村級班子建設,給農村注入了發展活力,而且還減輕了鄉財政負擔和農民負擔。
選派鄉干部任職的村普遍實行了村務、政務公開,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民主議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特別是加強了村級財務監督,定期公布村內收支項目,消除干部群眾之間的疑慮,提高群眾對村班子的信任度,增強了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治安
南雙廟鄉一個中心、三項機制的功能就是使基層不穩定苗頭排查、糾紛調處、矛盾化解這3個不同階段的工作形成了統一的鏈條,不同環節之間依靠制度約束保持銜接,主動跟進,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都得以解決,真正形成了紐帶模式。這一體系運行以來的效果是明顯的:這個3.9萬人口的鄉未發生到市以上-事件,惡性群體-件發生率為零。同時,鄉級治安防范體系也高效運行,全鄉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60%,重大治安案件發生率為零。
在維護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工作中要確立“關口前移”的理念,即通過完善鄉級矛盾糾紛排查處理機制,第一時間發現不穩定苗頭,第一時間化解糾紛,使麻煩在得到及時解決。
-民情熱線
2005年初開通的“人民群眾矛盾糾紛調處熱線”。與其它傳統的熱線電話不同的是,它不僅是一個或兩個電話號碼,而是將領導干部和鄉直部門主要領導的電話、手機號碼全部向群眾公開。在27個村的主要街道的墻上和鄉0大院,有這樣的公開牌,在“您的心事向我傾訴,您的憂愁找我化解”的-標語下,整齊刷寫著鄉信訪室、土地、司法、民政、教育、金融、衛生等鄉直機關主要領導的手機號碼,讓人一目了然。
為使群眾隨時隨地反映問題,明確規定,對群眾公開的號碼,必須24小時開機和有人接聽。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及時處理,不屬于自己管轄范圍的,要及時和主管人員聯系解決,不準推諉。為此,明確規定了解決問題的時限,并要求“一事一卡、一事一結”,處理結果經群眾簽字后歸檔管理。
檢察機關通過公開有關案件的辦理情況,滿足群眾的知情權,同時將辦案行為置于社會監督之下;黨政機關干部向群眾公開聯系方式,讓群眾投訴有門。公開,是權力的“防腐劑”,是干群間“連心橋”;公開,化解了矛盾,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