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鎮素有歷史古鎮之稱,相傳宋代遼金元帥耶律韓昌(字延壽)與大宋交戰中,看中此地平原遼闊,地沃糧豐,人丁興旺,朱龍河和青龍河兩條天然河流環街而繞,街內地勢高闊,鋪店興隆,四通八達,宜屯兵扎營,便就此屯兵,以水為城,并在街內勢高地闊的古寺靜嚴寺前高筑點將臺,演練兵馬,屯居族人,從此將此地稱之為韓城。據明清年代的縣志記載: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設豐潤縣,同時立韓城為鎮。
韓城鎮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曾以石橋多、古寺廟多、作坊店鋪多而成為自然風光和文物名勝,在京東一帶及長城以北享有盛名。從唐宋、遼金至新中國成立時,環韓城的朱龍河、青龍河與韓城交匯處,東西南北建有石橋、漫水橋計20余處,成為韓城一景,留下了“不過橋進不了韓城,不過橋出不了韓城”之說。
韓城鎮街內的古寺廟之多,建有靜嚴寺、慈云閣、魁星樓、關帝廟、玉皇廟、包公廟、藥王廟、雹神廟、火神廟、二圣廟、前福寺、文成宮、倒座觀音廟等較大寺廟二十余座,靜嚴寺三層大殿,占地近百畝,氣勢雄偉,曾與玉田縣的凈覺寺爭相媲美。位于街中心的三層雕梁掛柱慈云閣聳入云天,閣內千手千眼巨佛身高數丈,登上此閣,北視燕山,南眺渤海,遼闊的平原,秀美的大自然風光盡收眼底,被譽為“京東第一閣”。鎮內前街,兩座數丈高的巨石牌樓直通慈云閣,更給古鎮增添了古韻。每年農歷四月的韓城廟會期間,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商賈游客,說書唱戲、打把勢賣藝的藝人,京津各地老字號的鐵器、布匹、南方的瓷器、木梳、化妝品客商紛紛云聚韓城,熱鬧非凡。韓城鎮內與浭陽老酒齊名的燒鍋曲酒、精細糕點、韓氏缸爐燒餅和老字號韓城編織的葦席亦同時銷往京津唐及東北地區。
韓城不僅以名勝古跡享有盛名,文化育人事業亦發展較早。清末民國之初,興國的名人志士即在靜嚴寺和點將臺上建起了覆蓋于豐潤南半縣的韓城中心小學。冀東革命先烈付惠軒受黨的委派于此任教,傳播革命真理,播撒愛國抗日火種,并譜曲校歌激勵學子傳唱至今。楊成武老將軍親筆為該校題寫校名后,該校成為了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韓城鎮域面積56.1平方公里,轄43個行政村,鎮域人口7.2萬人,韓城鎮緊鄰唐山市中心區,距離唐山機場、火車站10公里以內,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韓城鎮規劃分為三大主體功能區:南部15.2平方公里為新興制造園區,中部7.26平方公里為城鎮核心區、北部7.54平方公里為現代物流園區。新興制造園區主體位于唐山市西外環高速西側,東部緊鄰唐山市中心城區,南部對接豐南區;現代物流園區整體位于唐山市西外環高速與唐山市西外環路之間,東部鄰唐山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西北部對接唐山市空港城及唐山機場。韓城新興制造園區和現代物流園區是唐山市未來西部產業聚集區和增長極及宜居宜業的新興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