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村委會位于靈山鎮東北部,距海文高速公路3公里處,南有美蘭國際機場,北枕瓊洲海峽,東毗鄰桂林洋經濟開發區,西有江東新市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村委會下轄19個自然村,21個經濟社,2010年全村人口共2668人,662戶,臺港澳同胞25人,勞動力837名,村黨支部下設5個黨小組,截止2010年底有黨員59名。耕地5400畝,其中水旱田面積2100畝,坡園地3300畝。大林村委會有個聲名遠揚的古老村落,叫道郡村,被稱為瓊州江東第一村,每年農歷六月初十,(南渡江)東岸地區的民眾在此萬人聚集鬧軍坡,這傳統民俗活動幾百年來傳承至今。這里又是人才輩出的風水寶地,尤其清代出了吳元猷和吳世恩父子將軍,聞名于世。歷代受皇封的有22人,進士1人,戶口主事1人,布政司1人,庠生、監生、貢生、國學生共23人;民國將軍1人,革命烈士1人,有教授2人,中山大學1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人,其他大學生人數28人,中級技術職務近50人,愛國華僑10余人。
吳必訪,官名漢征,吳元猷孫子,當過光緒皇帝文書,博學詩文,后任清朝戶部主事。
吳天授,書法名家為清代進士。
吳必育,清皇封五品布政司。
吳開柱(吳振寰)民國愛國將領,黃埔軍校畢業后在-第四艦隊一團任上尉指導員,抗日戰爭時期,在-54師任上校參謀,在長江以北抗戰,戰敗,涉水游過長江,回廣州任軍事科長,后調海南任瓊北要塞司令,駐守鋪前軍事要塞,1950年4月撤回香港,后經商定居美國舊金山。
吳開佑,0烈士,吳開佑和堂兄吳開樊同期參加瓊崖縱隊,吳開佑在馮白駒部隊任營級文字,在解放海南福山戰役中犧牲,解放后人民政府送烈士牌匾。
吳多壽,香港富商,在海口香港兩地經商,抗日戰爭期間支持我黨,老革命林進弟,林詩耀革命經費多次受到吳多壽資助。
村中已引進10家經濟實力強、市場潛力大、發展后勁好的花卉公司落戶該村。種植各種花卉面積500多畝,品種200多個,產品已銷往國內外市場。以公司+農戶+技術的發展模式帶動該村40多戶農民種植熱帶蘭花面積20多畝。同時大力發展養雞業和農機業,養雞從原來的幾家發展到現在的40多家,年出欄肉雞從原來的幾萬只發展到50多萬只,2006年養雞業突破純收入100萬元大關。該村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234.32千瓦,機割化水平95%,機耕化水平85%,成為海口市農業機械化示范村和海口市農機安全示范村。2005年人均純收入3189元,2006年人均純收入3347元,2007年人均純收入3533元,2008年人均純收入3601元,2009年人均純收入3603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4443元,。2010年被0海口市政府評為防汛救災工作先進單位,被0海口市美蘭區委員會評為2010-2011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