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概況
(一)地理位置
茶園村位于威寧縣城西部,距縣城20公里,屬爐山鎮所轄,離爐山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六盤水68公里。地處東經104°22′—104°24′,北緯26°67′—26°70′,其東部與爐山村接壤,南部與明河村為鄰,西部與海舍村、樂溪村相連,北部與新豐村緊靠。平均海拔1980米,整個地勢為東低、西高,由于相對高差懸殊,積溫差異大,立體農業特點顯著。
(二)氣候特點
茶園村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具有低緯度高海拔氣候特點,年平均降雨891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平均降雨量70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9.4%,年平均氣溫13.2℃。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夏季溫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冬長夏短,春秋相連,雨熱同季,干濕二季明顯,光能資源豐富,日照多,輻射強,全年日照時數為1496.9小時,無霜期213天,適宜多種生物資源生長。
(三)土壤類別
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獨特,低緯度高海拔,地形地貌復雜,出露巖層和成土母質類型多樣,主要土壤有黃棕壤、黃壤等。
二、資源
(一)土地面積
全村土地面積為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701畝,林地3960畝(其中有林地3018畝),牧地380.2畝,荒山荒坡1476畝,水域、其他用地和難用地267.2畝,分別占土地面積的50.7%、35.2%、3.4%、13.1%和2.%。林灌草覆蓋率為9.2%,遠低于全縣33.4%、全鎮的18.4%的水平。生態環境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水土流失相當嚴重,全村水土流失面積高達2.6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的35%,屬一般強度流失區。
(二)水文資源
全村境內有長流水源點3處,流域長度均為3公里左右,且分布在海拔較高處,利于引作生產生活用水。
(三)生物資源
一是農作物資源主要有:玉米、馬鈴薯、大豆、蕓豆、豌胡豆、魔芋、辣椒、大蒜、白菜、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二是林木資源主要有:云南松、華山松、杜鵑、核桃、板栗、梨、桃、杏、花紅等用材林、新炭林和經濟果木林。三是畜禽資源主要有:豬、牛、馬、羊、雞、鴨等。
(四)礦產資源
主要是煤,但由于沒有采煤的合法證件,未得到有效的開采。
第二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一、經濟狀況
2009年以來人均占有糧食307公斤,人均純收入2237元。其收入的主要來源為傳統的種養殖業,產業結構單一,致富門路狹窄。
(一)種植業:聯產承包、分戶經營是該村的主要方式,以玉米、馬鈴薯為主,常年種植面積玉米占近2/3,馬鈴薯占近1/3,大豆、蕓豆均為套作,其他作物種植面積不足5%;蔬菜主要種在農閑季節,以自食性為主;總體情況是產業結構單一,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仍占據主體地位。
(二)養殖業:均以家庭養殖為主,全村只有2戶養殖大戶。2009年以來,大牲畜存欄325頭(匹),出欄9頭(匹);羊存欄50只,出欄47只;豬存欄760頭,出欄812頭。由于天然草山草坡少,發展畜牧業受到制約,畜禽產品出欄率低,商品率低,豬是家庭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牛主要作為耕地,馬主要作為運輸,因而畜牧業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重較小。
--人口總數:2493人農業人口:2465人非農業人口:28人
--行政區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01.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苗族,彝族,回族發展口號:
--所轄村:茶園組,紅巖組,發窩組,七星組,瓜拉組生產總值:557.69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種植業,養殖業名特產品:蕓豆辦公所在地:爐山鎮茶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