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甘溪”因佛頂山而得名,因“佛頂山”而清澈,因佛頂山而甜蜜,因佛頂山而永恒,甘溪鄉依偎在氣勢巍峨的佛頂山懷里,養在深閨人未識。雖然距縣城約21公里,但仍然是一個老、少、邊、窮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鄉。1934年10月紅二、六軍團長征先遣隊在這里遭遇湘、桂、黔敵主力,發生了著名的甘溪遭遇戰,傷亡慘重。由蕭克題寫的甘溪死難烈士紀念塔現在是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溪鄉轄甘溪、鋪溪、扶堰、地袍四個行政村,105個村民組。是一個以仡佬族、侗族和羌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鄉。東臨坪山鄉;南抵施秉、余慶縣、聚鳳鄉;西接白沙鎮、國榮鄉;北經中壩鎮到城。總面積約158平方公里,耕地9776余畝,總人口1.36萬人,是一個人多地少的農業鄉。2003年度全鄉糧食人均收入345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667元 ,全鄉農業總產27.92 萬元 ,是全國一百個減免農業稅的鄉之一。
近年來,隨著國家扶貧開發政策的實施和鄉黨委、政府的努力工作,甘溪鄉的各方面都有了明顯改善,中壩至甘溪的是四級油路改造和街道硬化工程都將在今年底完工,學校的辦學條件也有相當大的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