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洞,僅從名字來看,就可知道這是一個水鄉,一個美麗、富饒的漁米之鄉。據《黃平縣志》記載,“浪洞舊城北三十里,山勢磅礴,下衍平田數千畝,其中一畝竟約數畝,內分二池,清原微勇,四時不竭,蕪草平鋪其上,臨觀者可望不可即,略近之,頓足則四隅震動,池水鼓蕩不已,拾石投之,鏘然有聲,其蘊蓄淵涵,變動不測,為一方之勝”——“浪洞”因此而得名。
一、鄉情概況浪洞鄉位于黃平縣西北部,東南、東北與舊州鎮、平溪相鄰,西、西北與黔南州甕安縣永和鎮、老墳嘴、小河山鄉接壤,東西長22公里,南北寬19.3公里,總面積119.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86公頃,林地面積63.57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162個村民小組,5012戶19554人,其中非農人口1033戶2813人。
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為3535萬,人均純收入1400元,糧食總產量在8000噸左右,人均占有糧食380公斤。浪洞鄉現設有公安派出所、信用社、郵政所、電信、教育輔導站、中學、水管站、衛生院等辦事服務單位,政府辦事機構一應俱全。
二、自然資源浪洞鄉地形由西、西北向東、東南部逐漸降低,于鄉政府駐地形成一個沖積平面。
境內最高峰為云霧山,海拔1307米;最低點唐家坪橋邊,海拔685米。鄉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8℃無霜期288天,年平均降雨量1165毫米。鄉境內森林覆蓋率為53.4%,是黃平縣主要林區之一,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藥用植物達800余種,其中珍稀和蘊藏量較大的有天麻、靈芝、射干、石斛、白芍、金銀花、首烏、苦參、百合、黃精、血藤等200余種。
水資源豐富,鄉境內有大大小小10條河流,并且落差小,是發展水產養殖的理想場所。由于浪洞特殊的水質,產出的“浪洞油魚”獨具特色,曾傳為貢品。境內有鉛鋅礦、粘土、鐵、煤等礦產資源,特別是粘土礦,已探明儲量為108.25萬噸,具有很高的開采利用價值。
三、旅游資源浪洞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她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黃平縣西北部。
這里旅游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理想的旅游休閑勝地。從浪洞鄉人民政府駐地向西沿黃平——浪洞——老墳嘴——甕安公路而行,沿途山環水繞,綠樹藤蔓,青翠欲滴,自然風光無限,堪稱綠色走廊。不過7.5公里處,隔岸30米,一寨依山而居,青瓦木房,比鱗節次,鵝卵石小道縱橫交錯,夕陽下炊煙裊緲,雞犬相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