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勻,簡稱“勻” (布依族語的意思是“彩云之城”),地處貴州苗嶺山脈南部,東西寬64千米,南北長63千米,總面積228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5萬公頃。下轄文峰街道辦事處、廣惠街道辦事處、小圍寨街道辦事處、沙包堡街道辦事處、綠茵湖街道辦事處、勻東鎮、墨沖鎮、平浪鎮、毛尖鎮、歸蘭水族鄉。
都勻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系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球綠色城市、中國十大名茶—“都勻毛尖”之鄉、西部攝影城、中國宜居城鎮、中國十佳空氣質量城市、全國現代物流示范城市、貴州省文明城市,同時也是全國首批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貴州省首批縣級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市和黔中經濟區五大主要城市中心之一。
都勻原名“都云”,因城東“都云洞”得名,自唐代后曾多次設置州、府、司、衛、縣。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改名都勻。1956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都勻被確定為州府所在地。
都勻市東與丹寨縣及三都水族自治縣毗鄰,南與獨山縣、平塘縣接壤,西與貴定縣相鄰,北與麻江縣交界,是西南三省通向東南沿海的交通要沖,境內交通路網密集,交通便利。貴廣高鐵、黔桂鐵路和廈蓉、蘭海高速公路等通往大華南、大西南出海陸路黃金通道貫穿全境,321和210國道等交匯于此,在建中的貴陽至南寧高鐵、都勻至云南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在都勻連接,在建都勻至黔東南州府凱里、至貴州南大門獨山城際大道,甕安至福泉馬場坪鐵路延伸都勻段等交通網,擬建都勻機場。距離貴陽國際機場78千米,與貴陽“半小時交通經濟圈”、珠江三角城市群“四小時交通經濟圈”正逐步形成。
都勻市山川秀麗,物產豐富。境內大小河流257條,總長1321千米,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87億立方米;礦產資源儲量可觀,有各種礦床、礦點、礦化點80余處;生物資源豐富,有各種野生動物280多種,有國家保護珍稀植物12種;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有沅水源劍江斗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斗篷山景區、螺螄殼景區、劍江景區、都柳江景區、鳳囀河景區)、清水江國家濕地公園、青云湖國家森林公園、螺螄殼高山有機生態茶海、沅水源劍江河、百子橋、石板街、文峰園、南沙洲、三江堰、杉木湖、秦漢影視城、毛尖風情小鎮、中華茶文化博覽園、三線建設博物館等自然風光和歷史人文景觀各具特色,有布依、苗、水、瑤、毛南等43個少數民族,民族民風民俗多姿多彩;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以上,森林覆蓋率65.67%。
都勻市工農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市注冊企業共有8620多家, 形成了機械、電子、化工、建材、食品、汽車制造、生物醫藥、特色輕工等工業體系;農業產業初具規模,成效明顯,基本形成以“中國十大名茶”—都勻毛尖茶為龍頭的五大支柱產業,并向訂單農業、觀光農業、創收農業等二、三產業融合方向發展。
目前,都勻市積極搶抓歷史機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在貴州代表團討論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繼續落實大扶貧、大生態、大數據“三大戰略”,在創建民族地區創新發展先行示范區中走前列、作表率;圍繞建成國家多民族創新發展示范區、貴州南部中心城市及現代產業發展集聚區的發展定位,以脫貧攻堅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城市建設補短板,鄉村建設大振興,產業發展再突破,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都市進程,到2030年實現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千米,市區人口規模達到100萬等目標,力爭早日把都勻建成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爭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排頭兵,把都勻建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