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安鄉是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所轄的一個鄉,位于赤水市區東南部,丙安鄉東與葫市鎮、元厚鎮接壤,西與復興鎮毗鄰,北與旺隆鎮交界,南與兩河口鄉相連,總面積134.2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丙安鄉位于赤水市區東南部,轄三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人口6800多人。丙安鄉東與葫市、元厚兩鎮接壤,西與復興鎮毗鄰,北與旺隆鎮交界,南與兩河口鄉相連,總面積134.2平方公里。赤水河、茅(臺)赤(水)干線公路從丙安穿境而過。丙安鄉原屬赤水縣復興區管轄,1991年“建鎮并鄉撤區”后,成為獨立的一個鄉,直接隸屬赤水市委、市人民政府管轄。丙安鄉是貴州省1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所在地之一,是集生態、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環境優美鄉鎮,以竹業、藥業為主的生態產業和以古鎮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為主的旅游業蓬勃發展,響譽全國。
丙安鄉竹資源十分豐富。丙安鄉是一個典型的林業鄉鎮,有林地面積17萬畝,其中楠竹林面積7萬余畝,雜竹林面積10萬余畝,農民人均林地面積達20畝以上,森林覆蓋率達89.6%,是全國十大竹鄉中農民人均林地面積最多的地方,盛產楠竹、雜竹、冬筍。
丙安的由來
相傳丙安原為“炳灘”,后因時常發生火災,人們認為可能“炳”字與“火”有關,于是改“火”為“水”,以“水”克“火”,此后果真少有火災。但“氵丙”字從“水”有遭水災之疑,后人干脆去“水”改為“丙灘”.“丙安”的由來據說是為銘記治理赤水河的大、小險灘惡水,使商船能安全行駛而取的,僅這地名的由來,便告訴你古鎮故事之多。
歷史文化
丙安古鎮歷史悠久,保存完好的石砌古寨門、獨具特色的青石板葫蘆街、歷史悠久的鹽阜商貿碼頭和軍事關隘,文化積淀豐厚,觀賞魅力十足。古鎮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巖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環水,木質懸空吊腳樓經千年風霜,仍穩如磐石。古鎮的東、南、西、北壘石為門,建有“東華門”、“奠安門”、“平治門”、“太平門”,四道古寨門是古鎮與外界溝通的唯一通道。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兵家必爭之地。古鎮因河運而興,是川鹽入黔古鹽道上著名驛站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早在商殷時期,這里就有古人漁獵的蹤跡,距丙安古鎮10公里的馬鞍山大型東漢古崖墓群,佐證了丙安古鎮有二千年歷史,故有“千年軍商古城堡”之美譽。據此,在2006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因丙安鄉行政區建制為鄉,故丙安古鎮為歷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