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風雨橋長壽橋,始建于清嘉慶六年(即1801年),后幾度重修。當年因穿越縣城的湄江兩岸多長壽老人,故湄江縣城段稱為長壽江,橫跨在長壽江上的這橋就稱為長壽橋。此橋最新重修于2002年3月,2004年2月11月竣工,既有現代建筑之氣派,更具古色古香之風貌,不但供人賞觀江景悠閑小憩怡悅身心,人橋共臻長壽佳境,而且對改善環境,發展本地文化旅游經濟事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深遠作用。王光英、啟功為橋題了字,潘琦、吳善茂留下了墨寶,蒙山籍老先生梁羽生、黃百裕、李永仁為橋撰了聯,梁羽生的聯曰:長劍高歌湄水長虹輝劍氣,壽星微笑蒙山壽城應星文。
山湖秀色勝景位于蒙山縣城北四公里處,為蒙山新辟的一個游覽區。這個茶山河建起的茶山水庫,縱深十四公里,是農田灌溉,發電,游覽綜合性的高山湖泊。茶山口宏偉的水庫大壩兩側,像雄獅的山峰,遙遙相望,自古稱此景為“雙獅把塞口”。泛舟湖上,兩岸奇峰羅列,青山倒影,鳥語花香,人在畫中游。峰回水轉,可觀賞到那神態端莊,栩栩如生的古代婦女形象的石人山,以及“白馬飲泉”、“金雞啼岸”、“石鼓浮星”等勝景,增加無窮的情趣。
鰲山永安寺位于蒙山縣蒙山鎮洲南村村委東面50米鰲山西側,年代為清代。鰲山永安寺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德勝街陳家祠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德勝街東面街口南側,年代為清代。德勝街陳家祠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漫遠故居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北樓村,年代為清。陳漫遠故居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軍西炮臺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團冠嶺,年代為清。太平軍西炮臺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下石柱村墓群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回龍村下石柱組西南300米,年代為漢、明。下石柱村墓群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青子嶺古墓葬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回龍村東南80米青子嶺西北坡,年代為明。青子嶺古墓葬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拱橋及州頭古榕位于蒙山縣蒙山鎮民主社區城北街北街頭,年代為清。二拱橋及州頭古榕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軍長墻位于蒙山縣蒙山鎮蒙山縣第一中學東側蓮塘巷西北面,年代為清。太平軍長墻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德勝街四踩碼頭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德勝街,年代為清代。德勝街四踩碼頭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軍東炮臺位于蒙山縣蒙山鎮瞭望嶺,年代為清。太平軍東炮臺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蒙山吳江墓位于蒙山縣蒙山鎮以孟村沙帽嶺,年代為清。蒙山吳江墓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馬清軍營盤下營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北樓村西馬組,年代為清。西馬清軍營盤下營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聯民居位于蒙山縣蒙山鎮新聯村村委西南20米,年代為1917年。新聯民居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民居主體建筑四周屋檐滴水為基線,向四周外延1米為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
太平軍南王馮云山指揮所位于蒙山縣蒙山鎮洲南村莫家組,年代為清。太平軍南王馮云山指揮所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德勝街粵東會館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德勝街與民主街,年代為清代。德勝街粵東會館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解放街五踩碼頭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光明街,年代為清代。解放街五踩碼頭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場太陽橋位于蒙山縣蒙山鎮文坪村,年代為清代。高場太陽橋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街石拱橋位于蒙山縣蒙山鎮西街,年代為清代。西街石拱橋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鰲山文筆位于蒙山縣蒙山鎮洲南村村委東面200米鰲山上西北側,年代為現代。鰲山文筆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團冠嶺烈士陵園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城西村團冠嶺,年代為現代。團冠嶺烈士陵園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教案遺址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北樓村,年代為清代。永安教案遺址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天國詔令碑廊位于蒙山縣蒙山鎮民主街32號,年代為現代。太平天國詔令碑廊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馬渡槽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北樓村,年代為現代。西馬渡槽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積厚莊位于蒙山縣蒙山鎮長壽橋東35米解放街西北側,年代為民國。積厚莊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英聚盛商鋪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城區長壽橋東,年代為民國。英聚盛商鋪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莫更墓位于蒙山縣蒙山鎮洲南村村委東面鰲山文筆塔東北100米山凹,年代為民國。莫更墓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軍朝占營盤位于蒙山縣蒙山鎮城西村六妙組西面去3.5公里朝占嶺,年代為清。清軍朝占營盤為蒙山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