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南嶺鎮位于縣境東南端,東臨陸河縣,西連蘇區,南與海豐縣毗鄰,北接洋頭鎮和五華縣登輋鎮。其前身是1961年4月設立的南嶺公社,1963年3月更名為蘇南公社,1981年1月復稱南嶺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7年4月改為南嶺鄉,1993年10月改稱南嶺鎮。該鎮是重點老區鎮之一,距縣城60公里,省道紫(金)陸(河)線、紫(金)海(豐)線貫穿境內,區區通公路。自然環境優美,有紫金縣第一高峰武頓及文天祥題寫的“甘泉勝跡”碑刻等名勝古跡。1998年,下轄1個居委會和8個管理區,總戶數2672戶,人口15839人,總面積10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5.1公頃。
經濟以農業為主。1990年以來,不斷改善耕作條件,推廣良種和先進耕作技術,糧食產量逐年提高。1998年,農村人均純收入2348元,比1989年增長3.27倍。鎮內森林、藥材、礦產、水力資源豐富,香菇、山耳、蜂蜜、咸菜及靈芝等土特產暢銷縣內外。
【農業】 1989年,全鎮有水田407.4公頃,1990年起鎮府積極實施農田保護措施,大力推廣雜優稻等優良品種和塑料軟盤育秧拋秧技術。1998年,塑料軟盤育秧面積773.3公頃,播種優良品種面積733.3公頃,分別占全年水稻播種面積的91.3%和86.6%,當年水稻平均1/15公頃產量403公斤,糧食總產達5972噸,單產和總產分別比1989年增加101公斤和1546噸。在穩步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創辦了以“優質水果種植、淡水養殖、禽畜飼養、反季節蔬菜種植”為主的綜合性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并采用股份制、“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經營。1998年,全鎮有種養專業戶185戶,水果種植面積526.4公頃(其中三華李166.6公頃),產水果1650噸;新引種美國油桃面積16.7公頃,預計2000年掛果。種植云霧山茶23.3公頃,產茶2.2噸;有魚塘3.9公頃,產量47噸;年末生豬出欄量2154頭,飼養三鳥50097只。全鎮農業總產值2686萬元,比1989年增長1倍。
1994年,在莊田管理區樓下、田心兩村創辦11.3公頃的反季節蔬菜基地,總投資17萬元,有從業人員11人,種有荷蘭豆、甜椒、花菜等品種。在省農科院的技術人員指導下,當年獲得好收成,全部蔬菜銷往汕頭市,收入6萬元。后因產品滯銷,于1996年停止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