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元年(1573)前后,據云浮縣志記載,聚居在羅旁山區(今羅定市、云城區、郁南縣、云安區)的瑤、壯族人民舉行連續數年大規模的反民族壓迫斗爭。
萬歷四年,明廷派兩廣總督凌云翼調集10多萬兵力鎮壓。
明統治者為加強對羅旁山區的控制,于萬歷五年(1577),設立東安縣,縣治設在麒麟山旁,屬羅定直隸州管轄。
1914年,東安縣因與直隸、四川、湖南等省有同名,又以縣西南有云浮山(今云霧山),故改名云浮縣,隸屬粵海道。
1928年隸屬廣東西區綏靖公署,1936年隸屬廣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1月27日云浮縣解放,隸屬西江專區,管轄今云城區、云安區的鎮街,政府駐解放中路32號。
1952年屬粵中行政區,1956年屬高要專區。
1958年11月,與新興縣合并稱新云縣,屬高要專區。
1959年4月新云縣改稱新興縣,屬江門專區。
1961年10月,恢復云浮縣建制,屬肇慶專區。
1988年隸屬肇慶市。
1992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云浮縣,設立云浮市(縣級),由省直轄,肇慶市代管,以原云浮縣的行政區域為云浮市(縣級)的行政區域。
1994年4月設立云城區,隸屬云浮市。
1996年1月,云城區分設云安縣,將云城區管轄的六都、高村、鎮安、白石、富林、前鋒、南盛、茶洞、托洞9個鎮劃歸云安縣管轄。
2014年9月,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調整云浮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云安縣,設立云安區,將云城區的都楊鎮劃歸云安區管轄,原云安縣的前鋒鎮、南盛鎮劃歸云城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