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石牯塘鎮地處英德市西北部,東經113°3’30”--113°17’15”,北緯24°18’15”--24°30’50”,總面積355平方公里。鎮政府距英德市市區42公里。東與橫石塘鎮交界,南與石灰鋪鎮、含光鎮相連,西與大灣鎮、波羅鎮接壤,北與乳源、曲江縣毗鄰。1998年底,石牯塘鎮總人口32249人(漢族31793人、瑤族456人),其中農業人口29791人,非農業人口2458人。
此外,還有華僑、港澳臺胞120多人。【歷史】石牯塘鎮所在地地層中或地表鵝卵石遍地皆是,大小魚塘星羅棋布,故名石牯塘。建置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屬英德縣含屬湞陽都下轄堯山、鯉魚、陳瑤、黎瑤圖。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屬含屬總局下轄堯山、鯉魚分局。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改稱為堯山、鯉魚鄉。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屬英德縣第二區署下轄堯鯉鄉。
建國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屬英西區政府下轄堯鯉鄉,1950年6月屬英德縣第二區轄管,1951年9月屬英德縣紅旗人民公社管轄,1959年4月稱石牯塘人民公社,1963年7月改稱石牯塘區公所,1987年4月又改稱石牯塘鎮。【交通通訊】石牯塘鎮交通方便。馬寶公路(走馬坪--石牯塘)和石含公路(石牯塘--含光),已于1998年分別建成瀝青路和水泥路,直接與英陽公路相連。
【資源特產】石牯塘鎮林業、礦產、水力、土地、資源豐富。全鎮有山林面積35萬畝,其中有10萬畝原始森林。礦產有鎢砂、硫鐵礦和秘、鉛、鋅、砷、銅、金、鈦、石灰石等礦,尤其硫、鐵、錫礦著量較大,品位較高。此外,可供裝修、工藝等用的卵石資源也極其豐富。水力資源潛力大,有待開發的錦潭河上游可建水量1億立方米,以發電灌溉為主,防洪、防污、旅游綜合利用的大型發電站一座,目前由市委、市政府牽頭作前期工作。
全鎮共有5萬畝25度以下宜種植的山坡地仍待開發。石牯塘鎮反季節荷蘭豆,自1992年成功引種以來,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近幾年每年種植面積近5000畝,畝產達1500公斤,年總產達7500噸,成為英德市較大的反季節荷蘭豆生產基地之一。石牯塘鎮反季節荷蘭豆一般于7月份播種,10月份出產,產期約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