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新寮圩形成于清末。相傳明前,今新寮鎮轄地為荒島,明初始有 福建省莆 田人漂泊到此島上,以淺海捕撈為生,搭棚蓋草寮定居,故稱新寮島。明、清時期,此地屬 ?悼h延和鄉。民國初年屬調風鄉。建國前夕至1955年前屬海康縣第三區;1956年2月劃入 徐聞縣第六區,稱為新寮鄉;1958年屬錦和人民公社(也稱上游公社),1959年5月從錦和 人民公社析出,成立新寮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新寮區;1987年改為新寮鎮。地理位置 新寮鎮位于縣境東北部,東臨南海,南、西、北三面隔海與外羅、錦和、 和安鎮相望。鎮政府駐地新寮圩,地處東經110°27′,北緯20°37′。全鎮土地總面積46 .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353畝。自然環境 新寮鎮由三個自然島組成,后經堵海連成一島。地勢平坦,土類以沙壤土 為主。灘涂資源豐富。水運方便,跟大陸最近距離僅0.4海里,環島四周無礁石,船只均可 靠岸下錨。屬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夏秋炎熱,多雨、多雷、多臺風。年均氣溫22. 6°C,年均降雨量1813.1毫米,年均日照量1870.8小時。人口民族 2004年,新寮鎮總人口27430人,其中農業人口2656人,占總人口的95.7%;非農業人口1088人,占總人口的4.3%。市政建設 新寮鎮行政轄南灣、港六、塘口、東塘、北尾、新豐、三豐、后海、塘口 、八一、堰頭10個村民委員會及鎮辦農場1個。鎮人民政府駐地新寮 圩,圩區位于該島中西部,圩區面積104000平方米,圩區主要街道4條,呈“十”字形,全長3.6公里。1992年建成一條寬6米、長33公里的環島公路,穿越全鎮各管理區,輻射30多條村莊。2002年建成全島交通網絡,相繼建成后海公路(12公里),三豐公路(7公里),輻射50多條村莊。還有省人民政府立項批準興建的新寮300噸 級 貨客運碼頭,已于1994年上半年交付使用。圩區內設水塔一座,80%圩民飲上自來水。1990 年已架通跨海電纜,島上有67%的居民已用電照明。有郵電大樓一座,程控電話已開通 。1992年新建農貿市場1個,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還開辟洋前渡口經濟小區,旅業、商業 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對外交通 新寮鎮為海島鎮,處于南海之濱,環島各地均可啟航或下錨。從洋前、躍 進門、三豐、南灣等渡口啟航,可直通大陸的外羅、錦和、和安、海康的東里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