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清時,其地屬徐聞縣積善鄉,為雷州府二十八都。民國初沿襲清制,民國20年(1931年)建立和安鄉,隸徐聞縣第二區。建國后,1950年5月屬徐聞縣第二區,為第15行政村。1953年8月,復稱和安鄉。1958年10月。屬錦和人民公社(也稱上游公社),稱為和安大隊,1961年4月。縣調整公社規模,從錦和人民公社析置和安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和安區;1987年3月改稱鎮至今。和安圩建成于1935年,當地人希望圩建在后和平安樂,因而取名和安。地理位置 和安鎮在徐聞 縣東北部,西、北與雷州市(原海康縣)交界,東與新寮島相通,南接錦和鎮。土地總面積4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753畝。鎮政府駐地和安圩,位于東經110°23ˊ,北緯20°38ˊ。自然環境 和安鎮是個多島嶼(有金雞、佳平、冬松、北莉、公港、后海島等六島)、多港灣(有松樹港灣、烏潭港灣、金雞港灣、土港港灣、北莉港灣等10個港灣)、多灘涂(有6000多畝)、多堵海工程(松樹港堵海工程,圍墾面積13000畝;海港堵海工程,圍墾面積1800畝;金雞鹽田堵海工程,圍墾面積1800畝;北莉堵海工程,圍墾面積1800畝;新安工程,圍墾面積20000畝)、長海岸(海岸線長53.75公里)的濱海鄉鎮。還有風橋溪、南韓溪、響水溪、后溪等四條溪流經境內出海。屬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溫和,雨量充沛,水源豐富。年均氣溫22.6ºC,年均降雨量1813.1毫米,年均日照量1870.8小時,為低丘臺地,內陸為磚紅壤土和沙壤土,海島為沙質土,沿岸灘涂蘊藏有豐富的鋯英、鈦、鎳、錫等礦產資源。鎮海區盛產魚蝦等海產品。人口民族 2004年,和安鎮總人口30528人,其中農業人口29953人,占總人口98.1 %;居民人口567人,占總人口1.9%。市政建設 和安鎮轄和安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水頭、云頭、公港、后湖、金雞、佳平、北莉、冬松、和安9個村委會及鎮屬農場。圩區面積1.8平方公里。主要街道9條,全長4200米,全面實現水泥硬底化改造。有年供水量10萬噸的自來水廠1座,供水管道長4.8公里。有變電站1間。鎮圩區防洪堤壩長1350米,郊外堤壩長3132米。鎮圩區綠化面積2.5萬平方米。鎮通村道基本實現水泥硬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