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鎮為始興縣城所在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和物資集散地。全鎮土地總面積170多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8萬畝。轄16個村4個社區居委會,全鎮總人口5.7萬人。2000年通過了省農村小康達標驗收,是省府確定的268個中心城鎮之一。
經濟建設。一是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實施“以誠招商、優惠引資、服務穩商、以商帶商”的發展戰略,吸引港澳臺和內地客商前來投資辦廠。在該鎮投資辦
廠的外資企業已達60多家,建有3個外資工業園區,落戶我鎮的外資企業中,有4家是香港有實力的上市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創業環境。二是積極開辟農副產品流通市場,建有墨江市場,城東農貿綜合市場,商品的交易額達價數千萬元。三是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目標,合理調整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具有太平鎮特色的近郊農業。種植以早春辣椒為主的反季節蔬菜6500畝,鎮內種植李果、大果枇、花生、西瓜等經濟作物近萬畝。四是大力發展畜牧水產養殖業。全鎮現有養殖專業大戶200多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五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飲食服務業和加工業居全縣之首。
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發達。國道323線和省道S244線貫穿境內,粵贛鐵路過境路段即將動工興建,交通網絡完善。近年來,在該鎮投入近億元加強公路、水力、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全面開通了無線尋呼和移動電話。
生態環境日趨良好。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建設始興現代生態縣,該鎮建立起以北山為核心的標準化毛竹長廊和湞江、墨江流域的百里叢生竹帶,使之成為我鎮一條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防洪、觀光于一體的叢生竹帶。大力推進了“豬—沼—果”、“豬—沼—菜”、“豬—沼—桑”生態模式的應用,沼氣池的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市政建設和生態環境日趨良好,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初步凸現。
旅游業蓬勃發展。東湖坪客家民俗文化村全面展示了始興客家人200多年的歷史文化,每年吸引了大量海內外旅客前來觀光考察,成為粵北旅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羅圍漢代古城堡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