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城鎮位于龍川縣最南端,至今有2221年的歷史,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來是龍川縣政治、經濟、文化活動重鎮。全鎮總面積218平方公里,下轄17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43218人。2006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6億元。城歷史悠久,古跡頗多。該鎮農業主要以發展“水產、水果、蔬菜”三大支柱產業為主。自然資源較豐富,同時該也擁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
佗城鎮近幾年,佗城鎮委積極實施“工業立鎮、旅游旺鎮、農業穩鎮、科教興鎮”發展戰略,“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2006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6億元,工業總產值8124萬元,農業總產值1.2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5376元。
-
歷史
佗城歷史悠久,古跡頗多,現存趙佗故居、越王廟、越王井、考棚、正相塔、孔廟、姓氏祠堂、坑子里文化遺址等歷史文物,境內風景優美,旅游景點多,“龍川八景”中有五景在佗城,特別是孔廟(龍川學宮)修繕開放以及合溪溫泉服務區建成以來,佗城旅游業不斷發展,第三產業經濟收入不斷提高。
佗城農業主要以發展“水產、水果、蔬菜”三大支柱產業為主。特別是鎮內龍眼種植已成規模,種植面積達8144畝,被稱為“龍眼之鄉”。
-
資源
佗城自然資源較豐富,主要有土地、森林、水力、礦泉(含地熱)等四類。有土地資源26萬畝,可耕地2千萬畝;有林地23萬畝,植物品種10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71.8%;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180千瓦;礦產資源有石灰石、煤礦、鎢礦、鐵鈷礦、稀土礦、陶土、大理石、朱砂石、水晶石、瑩礦石、麻石等10余種,量多且質優。合溪溫泉,聞名遐邇。各村盛產糧糖、油作物及水產品、畜禽、果、茶、蔬菜、竹木等。
-
文物
佗城,原名叫龍川故城、尉佗城、龍川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龍川縣建制,第一縣令趙佗設縣治于此筑土磚城。自秦漢以后,佗城向為粵東重鎮,為歷代縣治所。抗日戰爭時期,廣州淪陷后,-廣東省政府部分機關曾一度搬遷于此辦公。至1949年5月16日龍川解放之前,佗城一直是龍川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為歷史悠久,古城人文薈萃,古跡文物眾多,底蘊十分豐厚。現存有百家祠堂39個,姓氏統計有179個。現已確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2處(坑子里遺址、正相塔),市文物保護單位4處(學宮、大成殿、越王井、越王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
1991年,佗城為廣東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全省12座歷史文化名城、名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