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降龍碉樓群位于開平市百合鎮百合墟東南面,東北距開平市區15公里,是由永安、南安、河東、慶臨、龍江5條自然村組成,為黃、關兩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興建。現有村民171戶、506人,80%為僑戶。海外僑胞多于國內人口,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馬降龍村背靠氣勢磅礴的百足山,面臨清澈如鏡的潭江水,5條自然村像一條珠鏈,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身臨其境,翠竹撲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人們辛勤勞作,安居樂業,生態環境十分優美。該村有13座碉樓,這些碉樓造型別致,保存完好,掩映于村后茂密的竹叢中,與周圍民居、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登高遠眺近觀,疑為天上人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天祿樓,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由29戶村民集資興
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前身為烈士紀念碑。1957年,廣東省政府在周文雍故鄉---開平市百合鎮茅岡村委會揚桃山興建“周文雍陳鐵軍烈士紀念碑”,以敬仰先烈,教育后人。于1983年重修,1999年改擴建為烈士陵園,2012年起投資2800萬元逐步完善了各項配套設施。陵園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49平方米,悼念廣場3708平方米,綠化面積7828平方米。陵園坐南向北,北靠325國道,建有牌坊、紀念碑、紀念館、紀念亭、塑像、悼念廣場以及零散烈士墓集中保護區等紀念設施。陵園內,在20多米高的平臺上建有高31.6米的紀念碑,碑上鐫刻葉選平的題詞“周文雍陳鐵軍烈士紀念碑”,碑座正面鐫刻的碑文上記錄著兩位烈士的革命事跡。左面刻著陳鐵軍烈士的箴
馬降龍村落是開平碉樓申遺的四個提名點之一,其隸屬開平市百合鎮,東北距開平市區15千米,坐落在潭江東岸的河谷平原,背靠氣勢磅礴的百足山,面臨清澈如鏡的潭江水,5條自然村像一條珠鏈,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村中翠竹森森,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宛如人間仙境。該村由永安、南安、河東、慶臨、龍江5個自然村組成,為黃、關兩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興建。現有村民171戶、506人,海外僑胞多于國內人口,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該村80%為僑戶。其村后茂密的竹叢中,掩映著15座碉樓和廬,這些碉樓和廬造型別致,保存完好,與周圍民居、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登高遠眺近觀,疑為天上人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天祿樓,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由29戶
周文雍故居位于江門市開平市百合鎮茅岡村。周文雍烈士故居為面闊三間磚木結構,面積73.15平方米,是清代建筑,90年代初期維修后,被列入開平市文物保護單位。陳弢同志強調:一要做好故居的修復、保護工作,加強故居的日常管理維護,加大對該革命遺址的開發力度,收集整理好相關的黨史資料,充分發掘烈士英雄事跡故事,制作成文字資料,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充分利用好該革命遺址,將其打造成為弘揚革命傳統教育的展示點,面向社會開放,進一步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二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把紅色資源與生態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項目,促進紅色旅游發展,惠及當地百姓。
雁平樓位于百合鎮齊塘村委會河帶村,1912年旅居加拿大華僑為防止匪盜而興建,耗資三萬雙毫。因其是當地最高的建筑,號稱與天際飛雁齊平,故名“雁平樓”。雁平樓建筑坐北朝南,樓高五層,占地面積120平方米,樓周圍一片空曠。雁平樓樓主黃沾春生于1880年,卒于1942年。為清朝貢生黃升桂之嫡孫。1894年奉父命出洋留學,四年后回家結婚,三年后攜妻妾移居加拿大,1922年舉家歸鄉,1923年黃沾春為防止匪盜興建了雁平樓,耗資三萬雙毫銀。因其是當地最高的建筑,號稱與天際飛雁齊平,故名“雁平樓”。用時參考20-30分鐘交通包車前往門票不對外開放,只能外圍參觀景點位置開平市百合鎮齊塘村委會河帶村
適廬位于百合鎮厚山村委會蝦邊村村中,建于20世紀二十年代,是開平第一個農會——蝦邊農會及0地方黨組織的活動據點。該樓的標準層3層,頂部亭閣2層,第4層正面為柱廊式,四角均有一個“燕子窩”,窩內均設有槍眼。頂層為歐洲城堡式。適廬古色古香,堪稱“三合土”碉樓的代表作。時參考30分鐘交通包車前往門票不對外開放,只能-參觀景點位置開平市百合鎮厚山村委會蝦邊村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