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街道是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廖仲愷先生的故鄉,廣東省中心鎮。位于廣東省惠州市西南部,毗鄰大亞灣、深街道一角圳、東莞。地處珠三角東南部、惠州西南部,位于惠州通往東莞、深圳的要道之上。外部交通網絡發達,廣梅汕鐵路和京九鐵路貫穿陳江全境;惠鹽高速、惠河高速、廣惠高速形成圍合之勢。除此之外,這一片區內部還有仲愷大道、曙光大道、金湖大道、陳江大道、五一大道等城鎮主干道,交通網絡完善順暢。陳江、仲愷、瀝林、鎮隆、潼僑等鎮區已連成一片,陳江-仲愷作為惠州城市規劃中的重要組團之一已經初步成型。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總體規劃的明確,相信片區的整合力量會加強。仲愷已經對周邊惠臺、平南、松山等幾個工業園進行了整合,作為一個規劃思路,潼湖華僑農場將成為仲愷的備用土地。此外,在新的商業網點規劃-之后,陳江-仲愷組團與惠城區組團、惠陽-大亞灣組團并列為惠州未來三大功能組團,同時,陳江已被規劃為“市級商業副中心”。全街道地域總面積83平方公里,轄11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15萬人,其中外來人口12萬多人。近年來,陳江街道廣大干部群眾開拓創新,團結奮進,取得了三個文明建設的顯著成就。先后獲得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等10個國家級榮譽稱號。
-
經濟發展
該街道以開展“產業優化升級年”活動為契機,大力推行領導與企業掛鉤聯系制度,積極引導主導產業加快轉型和升級,鼓勵重點企業增資擴產,確保工業經濟在逆勢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2009年全街道共有限上企業95家,比2008年新增27家,實現產值達374.43億元,占工業總產值97.2%。經濟增長呈現逐步增長的良好態工業開發區勢,陳江也慢慢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陳江將以惠城區產業轉移園陳江片產業園、惠州燈飾汽配城和惠達電鍍基地等大項目作為開發建設的重點,繼續引進與電子、燈飾相配套的企業,有利于形成產業鏈、符合專業鎮建設發展的企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陳江片產業園規劃200萬平方米,首期開發60萬平方米,主要以節能、高效技術為主的產業區。該街道共引進外資項目8宗,增資企業3家,實際利用外資2729.8萬美元。特別是引進內資項目方面態勢良好,全年共引進投資50萬元以上的內資項目81宗,實際利用內資12.75億元,增長28.8%。其中,總投資達12億元、首期投資達3億元的光耀荷蘭小城房地產項目,投資1億元的華立物流園項目和總投資10億元的“萬麓湖”房地產項目均已動工建設。去年12月份,五金機電綜合市場已進行土地調整并辦理發改立項,該項目總占地達45萬平方米,總投資額達9億元,項目的引進將有效整合全街道的五金機電銷售資源,將其打造成為粵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專業批發市場。陳江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積極打造“電子燈飾專業鎮”,2007年被評為“廣東省技術創新(燈飾產業)專業鎮”。在工業的帶動下,形成了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7.62億元;工業總產值156.32億元;農業總產值2.4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15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23元。經濟實力位居惠州市各鎮辦前列,是惠州市各鎮辦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
城市建設
街道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先后投入8億多元,完成了21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建成城區面積達18平方公里,城市綠化率達35%以上。全街道供電、供水、醫療、教育、娛樂等設施一應完善,道路網絡四通八達。尤其是近年村道路硬底化來,大力實施“優二進三”發展戰略,推動了城市建設的發展,使“市級公共服務次中心”地位進一步凸顯。地理優勢突出、交通網絡發達。陳江東北距惠州市區12公里,南離深圳66公里,東南至大亞灣(惠州港碼頭)45公里,西至東莞樟木頭30公里、東莞市區70公里、廣州135公里,惠鹽高速、惠河高速、莞惠高速、國道G205、省道S120、S357等主干公路在陳江交叉而過。京九鐵路貫穿陳江全境。轄區內還建成仲愷大道、曙光大道、陳江大道、五一大道等城鎮主干道,并實現村村道路硬底化。陳江街道幸福村辦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同步發展。大力建設文化大鎮,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了陳江文化廣場、陳江大會堂、陳江圖書館等一批高檔次文化陣地,成立了惠州市首個基層文聯——陳江文聯。擁有省一級學校1所,市一級學校3所、區一級學校2所。陳江醫院被評為全省百家文明衛生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2007年,陳江街道被評為省第六批城市體育先進社區(街道),街道文化站被評為省特級文化站。2008年6月18日,順利通過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是惠城區第一個成功申報省教育強鎮的鎮(街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