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湖鎮地處潮安縣北部山區,瀕臨韓江,東連文祠鎮、鳳凰鎮;南銜湘橋區;西接赤鳳鎮和萬峰林場;北通鳳凰鎮,是2002年省委、省政府調整鎮級行政區劃,由原歸湖鎮、原風南鎮撤并組建而成的山區鎮,鎮域總面積157.9平方公里,轄32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總人口3.13萬人,其中碗窯、山犁、溪美嶺腳等三個村為少數民族村,人口為750人。
歸湖鎮下轄54個黨支部,其中農村支部32個,部門支部22個;黨員 金舟大橋總數1216人, 支委82人;32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村委105人,交叉任職63人。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06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109元。現有人口31297人,其中碗窯、山犁、溪美嶺腳等三個村為少數民族村,人口為750多人。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81億元,其中農業產值8765萬元,工業產值0.9億元;稅收入庫837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478元。
-
農業
全鎮為農業鄉鎮,主要靠農業耕作為經濟收入。山地占鎮域大部分面積,為82.6平方公里,主植杉、松、竹等;經濟果樹13867畝,以種植橄欖為主,其次是青梅、龍眼、荔枝及其他雜果。鎮委、鎮政府立足山地資源優勢,做活“山”字文章,繼續抓好省政府實施2000至2004年“—鄉一品”活動這一契機,打造“歸湖橄欖”特色產品,把發展橄欖種植業作為發展地方特色經濟,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點工作來抓。2002年共投入資金30多萬元用于西山場及其他面上各村的橄欖種植、管理;同時,以橄欖種植為龍頭,帶動其它經濟果如白粉梅、荔枝、龍眼等的生產,有效地促進歸湖果林生產朝產業化、集約化經營發展。另外,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及淡水養殖,現有耕地12994畝,主植水稻和甘茨;淡水養殖基地4000多畝,主要飼養四大家魚,有效地解決“茶籃子”工程問題。工業企業有新的發展,已有啟泰眼鏡廠、表帶廠、腌制廠、玻璃廠、軋鋼廠等企業到歸湖鎮落戶,帶動了一方經濟發展。水力資源豐富。轄區內有鳳凰發電廠和溪美發電廠、鳳南電站、杉林電站等小水電站8座。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鎮委、鎮政府從集鎮區的深入規劃建設、完善人手,不斷加大對交通、電訊、能源等方面的建設,金舟大橋和硯田大橋的建成通車,文赤線、意鳳線貫穿境內形成便利的交通網絡,村鎮道基本實現水泥化或泥沙路面化;鎮區擁有日產70噸的自來水廠;已開通4000多門程控電話,建成移動電話數碼基站5座。
歸湖鎮為農業鄉鎮,主要靠農業耕作為經濟收入,山地占鎮域大部分面積,為82.6平方公里,主植杉、松、竹等;耕地面積13028畝,主植水稻8100畝;經濟果樹總面積3.13萬畝,以橄欖為主,有15000畝,年產量800噸,以每斤4元計,產值1600萬元;其次是青梅3400畝,年產量500噸,產值20萬元;楊梅3200畝,年產量180噸,產值36萬元;荔枝3000畝,年產量175噸,產值10.5萬元;蕉柑1500畝,年產量200噸,產值40萬元;龍眼1200畝,年產量200噸,產值80萬元;其他雜果主要有柿、黃皮、番石榴等4000畝,年產量500噸,產值1836萬元。鎮委立足山地資源優勢,抓好省政府實施“一鄉一品”活動契機,打造“歸湖橄欖”特色產品,幾年來共投入資金195萬元,用于橄欖衰退樹更新復壯改造,共改造3200畝;同時以此帶動其他果樹如白粉梅、荔枝、龍眼、楊梅等的生產,有效地促進歸湖鎮果林生產朝產業化、集約化經營發展。淡水養殖8000多畝,主要飼養四大家魚,年產量426噸,產值289.7萬元;畜牧業方面主要有牛790頭,豬8460頭,家禽43330只。
-
自然地理
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部是丘陵山地,城區在中部至西南部,地勢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