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田園旅游區地處珠江入海口東岸,位于大空港規劃核心區,占地面積16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1億元人民幣,于1999年1月開工建設,2001年9月29日建成并對外開放,2009年底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深圳市綠色景區、省市科普教育基地。海上田園旅游區由深圳市海上田園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海上田園公司是寶安區區屬國有獨資企業,是深圳市寶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海上田園處于亞熱帶濱海環境,是寶安區也是深圳西部唯一的大型旅游景區,它的開發建設一方面是為了保護深圳西部大面積的基塘田園和紅樹林濕地生態資源,另一方面是為了營造深圳市東有黃金海岸、中有華僑城、西有海上田園的城市旅游大格局。景區以生態、休閑、
陳朝舉墓: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沙井街道衙邊社區東岳路與西園路交叉口東北側。坐東北向西南。始建于南宋時期,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修。墓葬形制為“太師椅”式,由墓堂、二階拜臺及月池組成。長26米,寬12米。使用青石砌筑,青石碑龕,墓碑書“宋正議大夫野望陳公誥封夫人晏氏大母之墓”。陳朝舉(1134—1213),諱孔碩,字朝舉,號野望,宋淳熙間進士,授正議大夫。因避戰亂,自洛陽輾轉南遷,初至南雄珠璣巷,后立家東官歸德場涌口里,其后裔分布于沙井、福永陳屋、松崗燕川、橫崗荷坳、龍崗及東莞等地。1999年3月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
智熙家塾: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沙井街道壆崗社區北帝路與村前路交叉口。壆崗越南華僑陳智熙建于清光緒戊申年(1908年)。坐西南向東北。三開間三進布局,由前后兩堂、兩廊廡及后樓組成。面闊13米,進深33米,占地面積429平方米。磚木結構,清水磚墻。門匾石匾刻“智熙家塾”,上款為“光緒戊申(1908年)秋月谷旦”,下款“順德陳敏章敬書”。后樓為二層0式,鑊耳式風火墻,卷棚頂。硬山頂,灰塑博古脊,紅瓦面。是寶安區現存最早的華僑建筑,對研究本地華僑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
辛養陳氏大宗祠: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沙井街道辛養社區辛養十五巷1號。清代建筑。坐西向東。三開間三進兩天井布局。面闊12.7米,進深42.45米。磚木結構。門額石匾刻“陳氏大宗祠”。前堂掛“戶部主事”匾,款“咸豐元年,臣陳桂籍恭承”。中堂掛“貢生”匾,款“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拔貢,臣陳嵩齡恭承”。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梁架。硬山,船型脊,紅瓦面,綠琉璃瓦當。該建筑是研究寶安地區宗祠建筑及辛養陳氏家族史的實物資料。2017年3月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
珍稀奇文博館沙井第一家文博館,被稱作“深圳西部古玩中心”。位于沙井萬景樓內,集明代城墻與蘇州園林風格于一體而精心打造。主要收藏、展示各種古玩、字畫,陳列展覽“古代青銅器”、“古代陶瓷藝術品”、“18世紀西方銀器”以及各類“名家書畫”。門票:免費地址:寶安區沙井中心路萬景樓內(沙井市民廣場正對面)時間:9:00—18:00公交:650/780/781/B774/M237/M254/M291/M292/M333到沙井市民廣場
江氏大宗祠: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沙井街道步涌社區步涌南路35號。清代建筑。坐西向東。三開間三進布局,由前中后三堂、牌樓、四廊房組成。面闊11.1米,進深41.58米,面積461.5平方米。兩側山墻用蠔殼砌筑,其余為清水磚墻。門額石匾刻“江氏大宗祠”。前天井內有三開間磚石牌樓一座。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梁架,木雕柁墩、雀替。硬山、博古脊、紅瓦面,綠琉璃瓦當。2003年11月被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
蠔殼屋(江氏大宗祠)沙井步涌是-聚居地,江氏先祖于南宋年間遷來深圳地區,至今已有八九百年歷史。江氏大宗祠是步涌江姓的總祠,宗祠的蠔殼山墻是其主要的特色之一,中、后堂木作梁架上的木雕藝術極為精湛,龍云托腳及各種吉祥動植物和人物故事圖案,是研究民間藝術、工藝和風俗習慣、文化形態等的實物,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對于沙井乃至深圳的古建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地址:深圳寶安區沙井街道步涌社區。公交:338路步涌站。
沙井蠔加工廠: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沙井街道沙三社區蠔三水產綜合市場后。1955年建成投產。坐西北向東南。磚木結構,廠內設置有煮蠔房、機房、烘干車間及曬場,面積350平方米。廠內共有五個煮蠔灶臺,有煙囪伸出屋頂。五口煮蠔大鍋,鍋前搭有涼蠔的木架及水池,爐后有煤池。日生產加工能力500擔熟蠔,是當時廣東省規模最大的蠔業加工廠。2010年9月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
壆崗陳氏大宗祠: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沙井街道壆崗社區村前路93號左側。始建于清乾隆甲寅年(1794年),1987年重修。坐西向東。三開間三進布局,由前、中、后三堂及天井、廊房組成。磚木結構。門額石匾刻“陳氏大宗祠”,落款為“乾隆歲次甲寅(1794年)三月吉旦”。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梁架。硬山,博古脊,綠琉璃瓦面。2017年3月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
龍津石塔當地的人們又叫它花塔公。它是古代人用于鎮水的風水塔。整個塔并不高大,單層方形塔身,下為方形竹節角柱須彌座,上為纘尖塔頂。塔身正面為浮雕半身佛像,兩側鐫刻雙手合十、仗劍除妖形象以及佛經咒語,背面刻有“嘉定庚辰立石”的字樣。深圳之北的沙井古鎮,經濟繁榮,是一個古文化大鎮。鎮中保留的古代建筑計有大住宅、炮臺、祠堂、私塾、廟宇、碉樓以及古塔等等,是非常豐富的建筑組群。在那么多的古建筑中,比較重要的是一府石塔。塔雖然不算太大,但是塔上雕刻體現出許多佛教特征。這座塔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這座龍津石塔,建在鎮內偏北的一個巷口。石塔平面方形,高約一點八米,臺基四轉角刻蓮節柱,正面刻出了壺門。塔身亦做方形,正南
黃舒墓: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沙井街道步涌社區沙井北環路與工業一路交叉口東北側。始建于東晉時期,歷代多次重修,現墓葬為清代風格。坐南向北。呈“太師椅”形,長7.3米,寬4.8米。由墓堂、拜堂組成。用青磚砌成,花崗巖墓碑上刻“晉欽旌孝子始祖考鄉賢參里黃公之墓”。黃舒,字展公,晉代著名孝子,以孝行聞名于世,清康熙年、嘉慶年《新安縣志》均有記載。該墓是研究寶安歷史及黃氏家族史的實物資料。2005年7月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