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老君廟是中國石油的發祥地,1939年8月11日,中國第一口油井在此出油,中國從此甩掉了“無油國”的帽子。解放前的10年間,玉門石油產量占當時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奠定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圖為位于河谷中的玉門油田老君廟油礦。1955年,為保障生產,玉門油田所在地被設立為玉門市,縣政府也搬遷至此。到20世紀80年代,石油產業鼎盛時期,這座典型的石油資源型城市的總面積擴張到1.35萬平方公里,人口一度達13萬余人。
清朝和民國時的玉門縣政府位于玉門鎮。而老君廟原指石油河谷中一祭祀太上老君的小廟。1939年中國第一口油井在老君廟附近掘出,老君廟油礦因此得名。以此為中心形成的以石油工業為經濟基礎的居民點也被稱之為老君廟。民國時,這里設玉門縣老君廟鎮。五十年代以后設玉門市,政府位于老君廟,轄玉門鎮。老君廟鎮政府撤消,分設南坪、北坪、新市區三個街道辦事處,構成了現在所謂的玉門市老市區。2003年玉門市政府遷回玉門鎮后,在地圖上把老市區標記為“老君廟”或“老君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