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市位于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西部,面積1.35萬平方千米,人口17.72萬,漢族為主,另有回、裕固、哈薩克等20個少數民族。
離漢代玉門關有上百公里,離清代玉門縣舊址約70公里,它高高地蹲伏在祁連山綿延重疊的余脈上,依靠著白雪皚皚的雪峰。市區有石油河流經,玉門鎮有疏勒河流過。
這里是誕生中國第一口油井的地方,這里是誕生中國第一個油田的地方,這里是誕生中國第一個石化基地的地方,這里是孕育大慶、勝利、克拉瑪依油田的地方,這里是養育和繁衍中國現代工業的地方,這里曾經激蕩著整個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玉門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除豐富的石油資源外,還有煤炭、芒硝、石膏、重晶石、金剛砂、金、鐵、錳等礦產資源。工業有電力、煤炭、石油、機械、化工、建材、服裝、食品等部門。土特產品有元明粉、羊毛、駝毛、蠶豆、花海瓜等。市內有昌馬石窟、昌馬巖畫、漢長城及烽燧、火燒溝遺址、干海子候鳥保護區、老君廟、孫健初紀念碑等名勝古跡。
玉門是我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鐵人"王進喜的故鄉,石油工業已有65年的發展歷史。1955年建市,1957年建成全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1958年為了服務油田發展,原玉門縣從玉門鎮(現為玉門新市區)遷至老市區,與玉門石油管理局合并為地級市,1961年市局分家,玉門市改為縣級建制。1999年中國石油企業改制重組,將玉門石油管理局分設為玉門油田分公司和玉門石油管理局。2002年國務院批準酒泉撤地設市,玉門市被確定為甘肅省直轄市,由酒泉市代管。2003年玉門市0駐地遷址獲得國務院、民政部、省0、酒泉市0批準,并付諸實施。同年玉門油田酒泉生活基地在酒泉市新城區奠基,石油企業"下山工程"正式啟動。
【行政區劃】
玉門市轄4個街道、4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南坪街道、北坪街道、新市區街道、玉門東鎮、玉門鎮、赤金鎮、花海鎮、下西號鄉、黃閘灣鄉、柳河鄉、昌馬鄉、清泉鄉、小金灣東鄉族鄉;國營飲馬農場、國營黃花農場。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8893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南坪街道10237北坪街道26676新市區街道21259玉門東鎮2979玉門鎮25015赤金鎮13508下西號鄉9432黃閘灣鄉8749柳河鄉9821昌馬鄉5531花海鄉12240清泉鄉4101小金灣鄉4137國營飲馬農場5206國營黃花農場6682官莊子企業公司1675農墾建筑公司1739甘肅礦區19944
【歷史沿革】
商至戰國為西羌地,秦至漢初為月氏、烏孫國和匈奴地。漢元狩二年(前121)始置玉門縣,隸酒泉郡。西涼置會稽郡,北魏置玉門郡,后屢有變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復置玉門縣。1949年9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玉門油礦,翌日解放玉門縣。1955年12月成立玉門市(省轄市)。1958年合縣、市為地級市,1961年改為縣級市,隸屬酒泉地區行署。2002年酒泉撤地設市后,玉門由酒泉市代管。
2003年4月4日,民政部批準(民函[2003]63號),同意將玉門市人民0駐地由解放路(南坪街道)遷至玉門鎮。
2003年?,轄4鎮、6鄉和4個街道辦事處:南坪街道、北坪街道、新市區街道、玉門東鎮、玉門鎮、赤金鎮、花海鎮、下西號鄉、黃閘灣鄉、柳河鄉、昌馬鄉、清泉鄉、小金灣東鄉族鄉等。境內分布著玉門石油管理局、玉門油田分公司、省疏勒河工程管理局、四〇四廠和農墾團場等10多家中央、省屬大中型企業。有漢、回、蒙、藏、東鄉等29個民族,總人口18.89萬人,其中城市人口10.9萬人。
2006年,柳湖鄉掛牌成立。柳湖鄉是省疏勒河農業灌溉暨移民安置綜合開發建設過程中新建的鄉鎮,地處玉門市東北端,東、北鄰花海鎮,西連甘肅礦區,安置岷縣移民1390戶、6301人。2000年以前以示范點的形式由省疏管局組織建設,2001年成立玉門市畢家灘移民工作指揮部之后,正式大規模開發和安置移民。
【農業情況】
全市土地面積133.08萬公頃,其中耕地2.87萬公頃;水域1.22萬公頃,園林牧草8.75萬公頃,其它用地13.28萬公頃,未利用土地106.42萬公頃。農業以優化產業結構為目標,積極推進傳統農業向市場化和現代化轉變,開創了品牌農業發展的新階段。培育開發了啤酒原料、飼草、棉花、綠色保健食品等新興產業,建成了3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出了“草王”飼草、“綠峰春柳”酒花、“參樂”南瓜粉、“沁馨”甜玉米、“花季”孜然、“雅丹”紅花油等六大品牌產品。
【工業狀況】
主要礦產除石油外,還有煤、鐵、硌、銅、硫磺、石膏、芒硝等30多種。現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為主及電力、建筑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礦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153種石油制品中有30種產品榮獲省、部、國家優質產品獎。規劃建設中的電冶小區、開發區工業園區及玉門東鎮建化小區、老市區工業小區等五個小區,將成為玉門工業紐帶式聯合開發的重點區域。
【人文景觀】
玉門文物古跡眾多,名勝風景獨特。全市被省、地、市保護的景點104處。著名的有距今3700多年的我國最大、最古老的古代羌族文化遺址——火燒溝原始部落村、昌馬石窟、紅山寺、騸馬城、吾艾斯墓等文化遺址和干海子候鳥自然保護區、夢江南、玫瑰溝度假村及“中國石油第一井”、“鐵人”故居紀念館等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