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沿河鄉位于徽縣西北70公里,是進出縣境的北大門,北與天水市秦城區連界,西與西和縣毗壤,西南連接成縣,南與江洛鎮襟連,東鄰高橋鄉,東南抵游龍川鄉,全鄉總面積302平方公里,轄18個村81個組10916人,有耕地面積2.7萬畝。境內山大溝深,高寒陰濕,土地貧瘠,屬扶貧開發的重點鄉。該鄉地處北秦嶺南坡,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海拔1300至2279米,年均氣溫不足10℃,無霜期僅 162天,年平均降水量721毫米,有晚霜凍、冰雹等災害性天氣。
近年來,麻沿鄉黨委、政府搶抓機遇,進一步深化對鄉情的再認識,調整工作思路,決定把草畜產業開發作為主要奮斗目標,堅持高起點、高標準,把麻沿鄉建成為一個畜牧大鄉、畜牧強鄉。載止目前,全鄉黃牛存欄6572頭,羊存欄4300頭,建成冬曖棚圈舍390座。2004年黃牛凈增650頭,黃牛出欄950頭,羊出欄1030只。實現牧業產值400萬元。全鄉上下廣大群眾發展草畜產業的熱情空前高漲。具體作法是:
一是抓典型、舉龍頭、促發展。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效益牽動,滾動發展的原則。始終把大戶放在首位,對養殖大戶在資金、技術各方面全力扶持。目前,全鄉30頭以上養牛大戶9戶,10頭以上養牛戶62戶,5頭以上的養牛戶230余戶。這些養牛大戶,在全鄉范圍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堅持政策傾斜。在資金籌措上堅持“群眾投入為主、政府協助貸款”的原則,充分挖掘群眾投入的潛力。全鄉在草畜產業開發上共投入260萬元,其中農村信用小額貸款125萬元,世行貸款53萬元,扶貧貸款15萬元,部門幫扶2萬元,群眾自籌65萬元。同時在土地、林業等政策上給予傾斜。
三是加快品種改良,提高科技含量。今年共完成黃牛凍配任務260頭。引進澳大利亞純種優質肉牛南德溫凍精,免費凍配30頭;從陜西引進純種秦川基礎母牛50頭,種公牛4頭。全鄉先后引進皮埃蒙特、利木贊、德國黃、南德溫、秦川等5個優良肉牛品種。
四是加快圈舍改造,提倡舍飼圈養。大力推廣舍飼圈養,積極推廣青貯飼料和氨化飼料。今年全鄉建成30頭標準冬曖棚圈舍10座,5—10頭標準冬曖棚圈舍280座。
五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社會氛圍。進一步搶抓機遇,再添措施、再鼓干勁,力爭把麻沿鄉建成一個萬頭肉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