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置方渠縣,治今縣東南,屬北地郡,東漢初省。
隋大業初置弘德縣,治今縣西北洪德鄉,或屬弘化郡,或屬慶州。
唐初廢入馬嶺縣,唐神龍三年(707)復置方渠縣,治今環城鎮。
后降縣為鎮,屬慶州。
五代晉天福四年(939)升方渠鎮為通遠縣,屬威州,為州治。
周廣順二年(952)改威州為環州,以馬嶺水(今環江)流繞城西逶迤環抱而得名。
顯德四年(957)又改為通遠軍。
北宋淳化五年(994)復為環州治,元并縣入環州,明降州為縣,屬慶陽府。
1913年后先后屬隴東道、涇原道。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進駐環縣,于今縣境先后分建固北、定環、曲子、環縣等蘇維埃政府,改屬陜甘寧省。
河連灣為省蘇維埃政府駐地,后移駐曲子縣,不久省固北、定環2縣入環縣,與曲子縣同屬陜甘寧邊區慶環分區,曲子縣為分區駐地,后改屬隴東分區。
1949年屬慶陽專區,1950年曲子縣并入慶陽縣和環縣,1955年屬平涼專區,1961年仍屬慶陽專區,1969年屬慶陽地區,2002年屬慶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