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池行政村,村委會駐純池自然村,為革命老區行政建制村。宋時屬關隸(現政和縣),明景泰永六年(1455年)后隸屬壽寧縣。1950年至1957年設鄉,1958年設大隊。1984年 設村委會至今。現轄純池村、家林洋、牛段、東源底、徐柏溪、上房、東坑、大房、芥菜園、下坂等10個自然村。共17個村民小組,914戶,3602人,其中常住1900多人,外來人口800多人。村域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積2586畝,茶園面積3260余畝,山林面積2萬多畝,果林面積1000余畝。經濟作物以板栗、茶葉為主。年產板栗50噸,產值50萬元;年產干茶30噸,產值100多萬元。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64萬元。在外經商務工的有2300多人,創辦企業100多家,產值上億元。村中有醫院1所,初中(周寧四中)1所,小學(純池中心小學)1所。農村信用社1家,郵電辦公樓1棟。
純池村 為鎮政府所在地。純池,古名淳江。因主村中有一小山丘,兩旁有小溪夾流交匯于村尾田洋中一棵大樹旁,貌似一條木船停泊江中,故舊名“船江”,后雅稱為“淳江”。至清同治年間(1862~1875年)因“淳”字與同治帝載“淳”有觸忌,故改“淳”為“純”,改“江”為“池”,遂有今名。村莊呈曲尺形,依山而建,海拔800米。由純池、下坂、大房3個居民點組成。全村654戶,2300人,大學文化人口180人。村民以徐、許兩姓為主。耕地2000多畝,林地1萬多畝。村民大部分都在上海、江蘇、西安等地經商務工,創辦企業百余家,年產值上億元。純池村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各自然村均通水泥路、電、電視、電話、自來水等。
純池村歷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觀獨特,西有坐落于村頭的磐若寺,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始建于唐初,重建于1984年,歷史僅次于禾溪村的千年古剎靈峰寺;東有立于天柱山頂的天柱石,又稱石笏,高15米,圍徑13米,遠看像一塊石碑,近看則像一座石山。“搢笏朝端出帝鄉,巖巖壁立表東方。春云雨露恩高沛,桂月風高玉質香。遑假魚須問淺陋,夙嬈鯁骨與膺飄。蒼苔斑駁藤蘿古,可勒民情入奏章。”是清末文人徐福同對天柱石的吟詠佳句。
純池古、近代各界賢達有:
明朝抗倭“八勇士”——文輅公、季惠公、良質公、良名公、志光公、良今公、延瑞公、一春公。
徐援(1625-1703),又名義援,號漢烈,后改名馬援,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人稱“馬二爺”。曾在浙江麗水、慶元一帶劫富濟貧,歷十余年,深受窮苦百姓擁護,歸附者達千余人。清康熙七年(1668年),閩浙總督李宣奉詔招編,徐援率眾歸順,授浙江杭州府督標左營參將,后升選廣西平樂府副總兵。康熙十三年(1674年),徐援奉詔討伐“三藩”叛亂,收復柳州、梧州等府,征戰有功,升任都督。康熙二十年(1681年)辭職,詔準帶都督同知銜回鄉。徐援回家后,熱心為鄉里興利除弊,整肅鹽倉弊害,除貪去暴;修復毀壞塘陂,蓄水灌溉,制治有方,村民受其益。此外,還重視教化,倡辦學館,修葺“般若禪寺”,閩浙總督部院劉光麒贈匾“瑞徵鵲印”,彰揚他的業績。
純池還是老區村,出過“八烈士”——徐升須、徐以巖、徐應豫、張應增、徐應滿、阮華東、葉家貴、徐應緒。
家林洋村 古稱“荊藜洋”,因村四周多森林,故名。位于純池村西北方3.5公里處。地形如盤,村頭雙流交江,水不深而清澈。全村10多戶,40多人,其中常住10多人。居民以許姓為主。耕地100多畝,林地230多畝。
牛段村 因葉姓先祖在此牧牛,后于此地興居,故名。坐落于純池村北方3公里,處于純池水庫北坡,海拔760米。全村10多戶,50多人。居民以葉姓為主。現大部分村民已遷往外地居住,僅剩1人居住于此。耕地95多畝,林地280畝。
大房村 原與純池主村距離百步之遙,現已與主村連片并村。80多戶410人,多以徐姓為主,現常駐有35多戶180人。耕地450多畝,林地800多畝。
下坂村 原名田坂,因處于純池樹右下方,建村定居后取名下坂。原與純池主村距離百步之遙,現已與主村連片并村。全村100多戶,500多人多,常住人口280多人。居民以許姓為主。耕地500多畝,林地700多畝。千年古剎——磐若寺坐落于該村。
東源底村 其村后山為東山崗,溪流源頭由此而來,故名。座落于純池村以東2.5公里的東峰崗西坡底下。1958年人民公社時期,在此設農場,建場部工棚;20世紀80年代落實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場工人在此地建房定居,形成村落。現有5戶,20多人。耕地有1500多畝,林地4710多畝。
徐柏溪村 因該村位于徐柏溪旁,故名。位于純池村東北方7公里處。1958年人民公社時期,設農場。原有12戶63人。居民以徐姓為主。耕地880多畝,林地3000多畝。1984年后居民陸續遷居純池、周寧等地,1990年僅剩1戶1人居住,2000年該居民死亡。村廢。
上房村 徐氏祖先長房分房到此居住,故以長房名義,取名“大房”,后成改“上房”。位于主村以西2公里處。原有居民20戶,82人。居民以徐姓為主。耕地100多畝,林地100多畝。現屬芹山水庫淹沒區,于2003年遷至純池。村廢。
東坑村 因該村所在地叫東坑。后建村于此,故名。屬芹山水庫淹沒區。該村原有居民13戶,45人。居民以許姓為主。耕地80多畝,林地100多畝。后于2003年搬遷至純池。村廢。
芥菜園村 因村原所在地以種芥菜聞名,后人在此居住后,故名。在純池村北面,處于純池水庫南坡。原有10戶,92人。居民以許姓為主。耕地141畝,林地80多畝。1984年遷居純池主村。村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