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土鄉位于縣境中部,浯江上游。轄11個行政村、8個作業區和2個鄉辦農、林場,共85個自然村,7196戶25153人。全鄉總面積122.1平方公里(含萬安農場30平方公里,下同),耕地面積23332畝,其中水田16946畝,山坡地6386畝,林地90919.5畝,森林覆蓋率達65.1%。在縣“十二五”規劃中被列入縣城區域組成部分,域內萬安生態產業園區是繼古雷之后另一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鄉經濟社會蓬勃發展,交通便利,氣候宜人,資源豐富。
地理位置
赤土鄉位于漳浦縣中部,浯江上游,東隔灶山山脈的苦致山(又稱湖西嶺)與湖西畬族鄉交界,西與綏安鎮相連,西北隔羅輝山與長橋鎮毗鄰,南與舊鎮鎮接壤,東南隔烏咀寨山與深土鎮交界,北隔膠丟尾山與湖西畬族鄉、長橋鎮為鄰,西北隔開公石山與長橋鎮交界。
交通狀況
境內道路交通便利,縣道長舊線(X525線)貫穿鄉境南北,溝通中、西部各村社;縣道佛綏線(X524)貫穿鄉境東西,溝通南部各村社。基本實現水泥路“村村通”。赤土鄉距離沈海高速公路舊鎮互通口15公里,湖西互通口18公里,距離縣城區16公里,朝陽隧道通車后,赤土鎮區到縣城中心距離僅8公里。
經濟發展
2012年,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200萬元,同比增長39%;實現財政收入1135萬元,同比增長11%;出口創匯367萬美元,同比增長103%;合同外資2998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42元,同比增長8%。域內有天福集團、進豐冷凍公司、欣暉食品公司、康美生物科技公司、錦新工藝品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隨著“一城四區”發展布局不斷推進,赤土鄉將是繼古雷之后另一新的經濟增長點,園區內的萬安大道、萬綏路、安義路等主干道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福建漳浦航天科技文化園、唐郡漳浦、科技孵化創業中心、商貿安置示范區等大項目正在日益建設之中。
政區沿革
赤土鄉宋代屬嘉賓鄉欽賢里,明清時代屬七都,清康熙三十九年編為荷芽、云坑、萬安、霞洋、溪東等保。民國初年屬東區,民國26年屬第一區,民國29年設四股鄉,轄西洋、古溪、下宮、水磨、赤土、萬安、山南、荷芽及今屬于舊鎮鎮的東厝,今屬于萬安農場的古陂等保。民國33年,四股鄉與海烏鄉合并為浯江鄉,原四股鄉各保合并為荷山、西洋、下宮、丹山、萬安等保。新中國初期,屬第八區(后改稱浯江區)所轄,設赤土、荷山、下宮、溪東等鄉。1956年10月,浯江區合并于舊鎮區,溪東鄉合并于下宮鄉,赤土鄉合并于荷山鄉。1958年3月,由于各農業生產合作社都已成立,為減少層次,撤銷區一級建制,擴大鄉一級建制,荷山鄉與下宮鄉合并為赤土鄉,其轄域相當于現在的赤土鄉轄域。1958年9月,成立浯江公社赤土管理區,原各生產社改為浯源、利豐、萬美、下面、丹山、五豐、永和7個生產大隊。1960年5月,浯江公社合并于舊鎮公社。1961年7月,撤銷管理區,成立赤土公社,轄赤土、浯源、埔陽、西洋、水頭、下坂、下宮、溪東、萬安、前坂10大隊及溪坂場、橫山場。1984年8月,公社改為鄉,大隊改為村。現赤土鄉轄赤土、浯源、埔陽、萬安、溪東、下宮、前坂、西洋、水頭、下坂、畬族村等11個行政村以及海新、南景、西隴、建隴、文周、下埔、農科、新村8個作業區和2個鄉辦農、林場,共85個自然村。
人文和自然景觀
遺址。梅塢石刻,宋代摩崖石刻,在溪東村東北山谷。苦致堡,位于苦致社,建于明代,今殘存。閃門寨,位于閃門社后小山上,為明末清初“理學布衣”張士楷隱居處,古稱閃園。萬安樓,為方型土樓,明代嘉靖年間進士林功懋創建,其子進士林士宏續建,今遺址尚存。下宮土樓,共有三座,其中一座名叫詒安樓,建于明代。浯源白石土樓,為吳姓于清乾隆年間所建,今殘存。赤土古窯址,為南宋、元瓷窯遺址,在西洋和浯源。鄭家密洞石刻,為明末石刻,在水頭村石牛寨社南面,海云山北麓石洞中。林紹墓,在眉力水庫庫區。
寺廟。仙峰巖,建于清代,寺廟周邊有巨石、石洞、石室,有摩崖石刻多處。圣能寺,原名荷山庵,該寺座落于3000多株油杉林之中,寺廟香火頗盛,游客紛至沓來。爐飛“三界公廟”,相傳原廟宇規模巨大,殿堂有九落(九進),稱九落庵。埔陽廟,���開漳圣王,明嘉靖年間建,歷代重修。南山廟,祀庇、玄天上帝。福壽院,始建于元至正年間, 明成化十年僧云山重建,因云山與御馬太監鄧源是舊交,建廟得到鄧太臨界的支持,故寺廟規制較高、規模較大,今僅存明弘治十年敕諭鄧源鎮閩的碑記一通。
祠堂。各村社、各姓氏多有祖祠,如萬安林氏祠堂、苦致張氏丹山家廟“永思堂”,(堂號匾額系黃道周題寫)、前坂戴氏祠堂、埔陽張氏祠堂、赤土朱氏禮堂、浯源林氏祠堂、水并沒有陳氏、鄭氏祠堂等。
其他。4A級景區天福石雕園,占地1200畝,園中以“唐山過臺灣”為主題的石雕群、閩臺民俗為主題的趣味性石雕群、觀光茶園。白鷺森林公園,規劃總面積約1.5畝,該區域因有3000多棵百年野生油杉而組成占地126畝的原始森林,林中棲息著近萬只白鷺而得名。
花卉苗木產業
目前,全鄉花卉苗木種植面積約1.36萬畝,主要有藍花楹、重陽木、雞冠刺桐等品種,年產值達1.09億元;農民人均因花卉可增收1000元以上;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基本實現“三個”轉變,即由發展花卉苗木為主向發展花卉苗木、鮮切花、盆景并重轉變,由粗放型生產經營向集約型生產經營轉變,由基礎性傳統產業向外向型、特色產業方向轉變。通過幾年來的發展,赤土鄉已成為漳浦縣重要的綠化苗木基地之一。此外,境內有百年古樹12株,其中榕樹7株(100-150年3株,150-300年4株);楓樹1株,樹齡150年;茶樹1株,樹齡100年,刺桐3株,樹齡180—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