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村是新陽鎮政府所在地,位于新橋溪東北岸,村頭有一大片農田,為池田坂,遂以池田為村名。海拔280米,池田村東西南北分別與登山、上井、文山、林尾村相交界,距尤溪縣城48公里。全村面積3.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34畝,林地2649畝畝,全村姓有魏、張、王、鄭、陳、李、周、朱、吳、曾、楊、紀、俞、肖、盧、林、黃等十七姓,現有人口1335人,(男710人,女625人,)勞動力801人,其中轉移520人,全村戶數324戶,轄3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村民代表37名,黨員38名(其中女黨員7名),村兩委5人。
2008年工農業總產值1226萬元,其中工業90萬元,農業1136萬元,企業產值3046萬元,人均純收入5380元,村財收入23.7萬元,農作物播種面積3388畝,糧食產量385噸,糧食播種1437畝。
清代乾隆年間(1738-1794年),張子丞(號常英),曾于大田縣銀亭峽開礦鑄鐵,發展到九爐十八炒,成為遠近聞名的企業大富戶。如今,池田村民仍保持著奮發向上的勤勞致富精神,經商者占全村總戶數的近三分之一以上,他們都在為池田的經濟發展而努力奮斗著。
池田村是人口小村,資源貧村、商貿重村、經濟活村、工業弱村。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第三產業,現有各類大小商店52家。主要經營酒家、賓館、建材、裝修、服裝鞋帽、修配等行業,勞務輸出、加工業、種養業等方面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現有茶葉186畝,油茶140畝,水果85畝,鐵觀音加工業產值達300萬元。
池田坂尾的乘駟橋(俗稱新橋)建于明代正統十二年[1448]十二月。橋及兩端曠地,設墟場交易,迄今已有五百多年,除本鎮各村村民外,附近縣的村民,多來此購銷,人多物富,是閩中久負盛名的萬人大墟場。自民國以來,鄉一級行政機構皆設于此,現街道建設井然有序,小區居民不斷增多,商店林立,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