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坑山村位于下黨鄉北部,海拔673米,面積1.5平方公里,距下黨鄉政府所在地僅3.2公里。2003年12月從碑坑村劃分出來并建制,是下黨鄉最“年輕”的一個行政村,下轄3個自然村,即碑坑山、福園、梅只崗(已全村搬遷,無人居。,全村115戶391人,全村116戶391人,全村常住人口89人,現有黨員18名。耕地392畝、林地2017畝,竹林300多畝、茶園400多畝、板栗200多畝。這里生態環境優勝,森林覆蓋率83%,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達3800個/cm3,雨季可破萬。土地富鋅富硒,山中生長著金草之稱的野生金線蓮。這里民俗別具特色,村莊“袖珍”而精致,18棟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色調和諧、風格統一;梯田層層遞進,小溪穿山越嶺,共同構筑起山、水、田、園、村相互交融、如詩如畫的優美景色。村里家家戶戶都有釀制紅曲酒的傳統,每年都會選用上等糯米、紅曲為原料,用高山泉水,經傳統技藝釀造而成,風味醇美、滋味怡人。
主要特點:碑坑山村立足區位優勢、生態優勢、資源優勢,搶抓機遇,主動融入大下黨發展,共享“學習小鎮”建設成果,全力夯實堡壘、做實基礎、抓實產業,精心培育以紅曲酒釀造技藝保護與傳承為主題的旅游打卡點,推動“小山村”實現“大變樣”。通過密切聯系群眾,積極發揮“以干得助”精神。設立一面“民聲墻”、發放一張“連心卡”、建立一本“明白賬”,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五個黨建為民平臺”基礎上,推動黨員“三個帶頭”引領作用,推動全村村民積極參與到碑坑山村火熱的建設愿景中。一是突出紅酒主題。沿巷道布置酒文化和釀酒技藝創意節點、景觀小品;建設一個品酒屋和休閑廣場;完成一系列紅曲酒包裝、伴手禮開發;建設傳統紅曲酒生產技藝展示館。二是突出花海美景。完成村口成片梯田流轉,并種植向日葵等可觀賞的花海,配套觀景臺、觀景亭、觀景長廊、觀景壩、農耕文化體驗場所、古法制茶體驗館,從下黨村沿古道步行到村里僅需25分鐘。三是突出養生功能。發動群眾開辦農家樂,以仿野生金線蓮、藥膳湯、高山蔬菜為主打菜,引進金線蓮優良品種,大力扶持農戶發展仿野生金線蓮套種、種植富鋅富硒農副產品;鼓勵農戶主動參與開辦民宿、改建小酒館,讓游客、學員體驗農村的清凈,享受天然氧吧。
進展情況:碑坑山村積極對接全省第一批“金牌旅游村”項目建設,扎實推進進村公路“單改雙”項目實施,全力打造“熱情碑坑山 笑迎八方客”的鄉村旅游主題,推動寧德時代下黨零碳示范基地—碑坑山村零碳小館項目和零碳交通補能站項目實施落地,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下一步也將進一步統籌規劃產業發展格局,對接仿野生種植金線蓮銷售渠道;持續推進“四下基層”實踐基地建設,開展“四同教育”實踐活動,承接多形式、多樣化研學活動;豐富文旅旅游業態,開拓文旅融合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