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沙縣特別支部舊址夏茂文昌宮位于沙縣夏茂鎮東街村,年代為1928年。簡介: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由碧霄殿、天章閣組成。1928年夏,閩西北第一個屬于中共福建臨時省委的地方黨組織——中共沙縣特別支部就在夏茂文昌宮成立,是沙縣人民革命的重要里程碑。土地革命時期,由于夏茂地處戰略要沖,紅三軍團及東方軍均以此為前站,進擊各地。2018年,中共沙縣特別支部舊址夏茂文昌宮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墻體各向外延伸20米,南至河道邊沿,北至省道邊沿。
鄧氏家祠位于夏茂鎮巖觀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建于清代,是鄧氏后裔為紀念唐乾符初(874年)崇安鎮將、沙縣遷縣始祖鄧光布而建。祠坐西北朝東南,由影壁、雙層圍墻、前坪、下堂、天井、上堂等建筑組成。建筑占地面積約2030平方米,上、下堂均為抬梁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建筑整體保存較為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為沙縣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外院墻基礎各向外延伸15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各向外延伸30米)。
神興廟位于夏茂鎮李窠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始建年代不祥,但廟內梁架墨書有“大清光緒已亥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廟坐東南朝西北,平面呈不規則形。占地面積約520平方米。由戲臺、天井、兩側看樓、大殿組成。大殿面闊5間、進深6柱,抬梁穿斗式木構梁架,懸山頂。“神興廟”集廟宇、戲臺為一體,既是宗教殿堂,又是娛樂場所,是宗教文化與世俗文化交合下的產物。建筑整體保存較為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為沙縣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墻基礎向外延伸2米、南、西、北以外院墻基礎各向外延伸15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各向外延伸30米)。
夏茂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夏茂鎮東街村。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中共沙縣特別支部活動舊址(西街神農祠)位于夏茂鎮西街村。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西街紅軍炮樓位于夏茂鎮西街村羅厝巷石橋頭。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羅坑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沙縣夏茂鎮羅坑村,年代為1934年。簡介:原為桃源洞,又名桃源洞別墅,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由大雄寶殿、魁星樓、古戲臺、文昌帝殿、五谷神君殿等組成。1934年1月,東方軍解放了沙縣城關和廣大農村,先后建立了羅坑、北區(今富口),松林、儒元、瑯口、曹元、高橋、荷山等17個基層蘇維埃政府。到1934年2月底,沙縣蘇維埃政府轄3個區、27個鄉(村)蘇維埃政府,其中桃源洞為羅坑蘇維埃政府舊址。2018年,羅坑蘇維埃政府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