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坊古鎮景區位于清流縣東南部,距清流縣城56公里,該鎮賴坊古村落有千年的歷史,始建北宋咸淳二年(公元1022年)。村莊大多座落于大豐山北麓的低山丘陵及文昌溪兩岸的河岸谷地上,是傳統的農業耕作區,農耕文明沉淀地。古鎮旅游資源豐富,包括天然森林氧吧;省級森林公園大豐山(海拔1706米);古韻幽香的古民居;富有濃郁客家味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綠意盎然的千畝茶山景觀,浪漫象征的千畝櫻花園,具有典型明代風格的馬氏宗祠。古鎮留存明清時期古建筑106棟,建筑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2007年12月,被福建省政府批準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鄉,2008年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稱號,先后獲得中國傳統村落、最美古村落稱號。
賴坊建筑群位于清流縣賴坊鄉賴武村、賴安村,年代為清。簡介:賴坊建筑群包括彩映庚宅、翰林第、棠棣競秀宅、來青宅、攸敘宅、迎薰宅、賴氏家祠等七組建筑群。彩映庚宅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坐東朝西,由磚雕門樓、下廳、上廳、兩側廂房及左橫屋組成,占地面積449平方米。門樓磚砌,八字形四柱三間三樓歇山頂;上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翰林第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2)。坐東朝西,由門坪、下廳、中廳、上廳、兩側廂房及左右橫屋組成。上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棠棣競秀宅坐東朝西,由外門頭房、門樓(下廳)、中廳、上廳、后廳、兩側廂房及左右橫屋組成,占地面積1109平方米。門樓磚砌,八字形四柱三間三樓歇山頂,
賴武村賴文興住宅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清流縣賴坊鄉賴武村48號村民賴文興住宅正廳上。1934年7月,紅9軍團為護送紅7軍團北上抗日,途經清流賴坊、沙蕪等地強渡九龍溪進入羅坊一帶,與紅7軍團一道對永安守敵實施鉗形包圍,給敵予極大震懾。同年八九月間,紅9軍團完成護送任務后沿原路再返賴坊,并在這里宣傳、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斗爭。現存于賴文興住宅中的紅軍標語,即為紅9軍團在此開展群眾工作時所寫,共有3版塊,依然清晰可辨的有4條(幅),其內容分別為:“工農群眾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工農大眾起來建設工農兵的蘇維埃政權。”“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賴文興住宅為一層民房,為民國時期建筑,外墻為磚砌,內為木質結構,面積160平方米。
賴武村“旭迪”民居位于賴坊鎮賴武村,年代為清嘉慶十五年,面積為277平方米,類別為宅第民居。2018年7月30日公布為清流縣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墻四周外延5米。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0米。
賴武村賴文興宅位于賴坊鎮賴武村48號,年代為清末,面積為160平方米,類別為宅第民居。2018年7月30日公布為清流縣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墻四周外延5米。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0米。
賴武村“慕荊”民居位于賴坊鎮賴武村,年代為清后期,面積為709平方米,類別為宅第民居。2018年7月30日公布為清流縣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墻四周外延5米。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