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稱永福鄉崇德里;宋代為寧善鄉崇德下里;元代為連江縣二十六都,亭角澳巡檢司;元大德八年(1304年)改為定海,千戶所;明代改為二十七都,沿元制,定海守御千戶所;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令江夏侯周德興在定海建筑城堡,遂改名為“鎮海”,時有“會城重鎮”之稱;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又改稱“定海”,有“以安定海疆”之意;清代仍稱二十七都,游擊署;民國初期區劃沿襲清制,受辛亥革命影響,全縣曾劃17個自治區,定海屬第十四自治區(筱定);1929年定海設鄉,屬第八區;1935年,強化保甲制度,初設九保(其中一保稱水上保),屬筱埕第三區署,為全區21個聯保之一;1949年8月,連江解放前夕,定海屬筱定鎮,定海一保、二保,各轄15甲,定海一保有定海(城外)、墓亭、長沙3個村落;定海二保在定海城內。
1949年后,定海屬第六區;1950年4月,定海為鄉一級機構,屬筱埕第六區;1952年6月,定海設鎮,屬筱埕第八區。
1955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成立海星高級農漁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11月,定海改鎮為鄉;1958年7月,撤區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定海稱群英(筱埕)人民公社定海第一營,后改稱為定海管理區,又改為定海大隊,屬筱埕人民公社;1984年6月16日成立定海村民委員會,屬筱埕鄉,下分13個村民小組;1992年8月筱埕改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