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古屬泉州府惠安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與晉江、南安,合稱泉州三邑;莅部h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東北部介于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東臨臺灣海峽,地理坐標為北緯24°49′-25°15′,東經118°38′-119°05′。轄境東北連泉州灣,西接洛江區,北鄰泉港區,南隔泉州灣與晉江市相望?偯娣e489.42平方公里(不含泉州臺商投資區),2017年,全縣總人口809226人。人口以漢族為主,有回、畬、蒙古等民族;莅部h,是閩南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素有“海濱鄒魯”、“雕藝之鄉”、“建筑之鄉”、“漁業強縣”、“食品工業強縣”、“世界石雕之都”之美譽。
惠安海岸有黃金海岸之稱,全長192千米,占全省的6%。沿海港灣密布。凈峰斗尾港是大陸至臺灣西海岸的最近港口之一,可供30萬噸級巨輪自由出入,是規劃建設中的中國四大中轉港口之一。崇武港是國家中心漁港,半月灣、青山灣、凈峰惠女灣競秀爭艷,崇武海岸則被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莅矠闃O具實力的縣市,其綜合競爭力位居福建省第三位,2010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廿九位。
全縣轄15個鎮、1個民族鄉(百崎回族鄉),縣政府駐螺城鎮。惠安縣以惠安女獨特民俗及石雕而聞名?h境內北宋洛陽橋、明代崇武城均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位置面積惠安縣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突出部,介于泉州灣與湄洲灣之間,處于北緯24°49′~25°07′,東經118°37′~119°05′之間。東瀕臺灣海峽;東南隔泉州灣與石獅市相望;西接洛陽江,西北與仙游縣毗連;南臨泉州灣海域,與泉州臺商投資區接壤;北鄰泉港區。東西寬42公里,南北長37公里。全縣行政區域總面積573.34平方公里(不含泉州臺商投資區)。縣人民政府駐螺城鎮,距泉州市中心24.5公里。
地形地貌惠安縣一面依山、三面環海,地質構造位置處于閩東火山斷坳帶中段。地貌屬于東南沿海低山丘陵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馬蹄形層狀傾斜,即由西北的低山過渡到東南的丘陵和臺地,而以丘陵地為主。西南西北山丘綿連,峰巒起伏,大小山頭千余座,海拔在500~800米之間,大霧山為最高峰,海拔797.6米,間有河谷沖積地和臺地,為林輞溪、黃塘溪、菱溪、壩頭溪等四大溪流發源地。溪水循山勢自西北向東南,注入臺灣海峽,總長120公里,流域面積500多平方公里。中部和東南部開闊平坦,海拔在15~50米之間,大都是海積沙土平原和臺地,為地瓜、花生、大豆主產區。
港灣和島嶼惠安海岸線長,多港灣、島嶼。主要港灣有湄洲灣、大港灣、泉州灣。沿海有漁港9個(其中國家級中心漁港1個),海灣27處,沙洲7處,淺灘16處,海島(含島礁)77處。
海域和灘涂海域廣闊,海域面積172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29公里。有10米等深線內海海域面積260平方公里,10~40米等深線海域面積1044平方公里,潮間帶灘涂面積78.06平方公里。
【生態環境質量】
大氣環境狀況2019年,惠安縣空氣質量顯著改善,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96.71%,同比上升1.73個百分點,優于“不低于近三年平均值”的年度目標;6項污染物指標均優于國家二級標準,其中細顆粒物PM2.5濃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優于“濃度不高于27微克/立方米”的年度目標。
水環境狀況2019年,惠安縣水環境質量有所好轉,黃塘溪流域水質持續穩定保持在Ⅱ類至Ⅲ類水平,林輞溪峰崎橋斷面全年平均水質提升至Ⅲ類,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99.9%,所有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年度目標。
土壤環境狀況2019年,全縣農藥和化肥使用量減少3.29%、3.05%,優于“減少比例不低于3%、2%”年度目標;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達100%,其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100%,優于“利用率達96%以上”年度目標。
【水文氣象】
惠安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常春,光熱充沛。2019年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崇武站)21.3度,屬異常偏高年份,四季氣溫皆偏高,其中冬季屬異常偏高、秋季屬顯著偏高,春季、夏季平均氣溫屬偏高。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8.3℃,出現在8月9日,為有歷史紀錄以來最高氣溫;年極端最低氣溫為8.4℃,出現在12月30日。年降水量(崇武站)1097.6mm,與常年平均值1132.0mm比較,屬正常。降水各季分布不均,其中冬季降水67.0mm,屬顯著偏少;春季降水484.4mm,屬正常;夏季降水480.3mm,屬正常;秋季降水8.2mm,屬異常偏少。全年日照(崇武站)2092.7小時,異常度為0.6,屬正常。從月份上看,12月和7月屬偏少,11月屬偏多,9月顯著偏多,其余月份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