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嶺鎮茗洋村地處福鼎的西北部山區,海拔450一500米,離福鼎域區約15公里,東與福鼎貫嶺鎮分關村毗鄰,南與貫嶺村接壤,西連貫嶺溪底村,北與浙江泰順交界,
[村落與居民] 村落面積7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3038人,734戶,轄24個自然村。
[村風村貌] 茗洋村是閩東著名革命老區根據地之一,當地民眾勤勞純樸。解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茗洋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創業,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基本實現“五通”目標,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創一定的特色農業經濟發展格局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檳榔芋、黃梔子、茶葉等為主,先后被福鼎市評為林業工作先進單位,老區工作先進單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整治村及整村推進開發扶貧重點村,2006年又被列為福鼎市首批愛國主義德育教育示范基地。
[歷史人文] 茗洋原為一個鄉,現為行政村。早在1935年,閩東特委書記葉飛就派員到茗洋進行革命活動,1935年,在這里成立0鼎泰區委,劃屬閩浙臨時省委領導,福鼎縣委機關也曾設在這里,劉英、粟裕、鄭丹甫等革命前輩都曾在茗洋山區開展革命活動,茗洋成為了閩浙邊界革命的“搖籃”。在革命戰爭年代,茗洋人民始終和邊區黨血內相連,甘苦與共,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巧妙地同敵人斗爭,被評為烈士的就有16人,敵人恨透了這里的人民,他們說茗洋人連骨頭都是紅的,“紅茗洋”由此聞名遐邇。茗洋紅土地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有多名黨政領導干部和科技人員服務在祖國的各行各業,有的還走向世界,多有建樹。
[建筑景觀] 茗洋村現留有建筑于清朝末年的東宮大戲臺,臺頂及四周雕印精美,花鳥、人物栩栩如生,優雅別致。2007年興建的“紅茗洋”革命紀念館展示革命戰爭年代閩浙邊區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歷史和老區人民不屈不饒,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事跡,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物產經濟] 生產檳榔芋、黃梔子、綠麻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