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此地無集市,人們均往鄰近清溪縣(現內江市東興區石子鎮)趕集。
據傳曾有吳姓去清溪縣趕集,因與當地人鬧糾紛后,不讓吳再去趕集。
吳姓即在此修建幾間鋪店,故取名“吳家鋪",后發展為集市。
古屬巴蜀之地。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榮昌縣置4鎮27里,境域屬新橋里。
清乾隆至光緒時(1736年~1908年),榮昌縣劃分為4鄉12里,吳家鋪屬北鄉新橋里。
1919年,改吳家場為鎮團局。
1930年,改為吳家鎮公所,轄20個保。
1935年,榮昌縣設置3區、29鄉(鎮),吳家屬第二區,轄吳家、仁義、觀勝、河包、盤龍、保華、天寶、界石、復興、銅鼓。
1949年12月中旬,成立吳家區,改保為村。
1953年,吳家鎮將第十六、十七兩個村劃給高壩鄉;第十、十一、十二、3個村劃給永興鄉,第七、八、九、十三、十四、十五、十八、十九、二十共9個村劃給萬古鄉。
設立吳家鎮、高壩鄉、萬古鄉、永興鄉、吳家鄉,吳家鎮設3居民委員會。
1958年公社化時,永興鄉(現清流鎮)、玉方鄉和吳家鎮合并,成立吳家人民公社。
1962年,從吳家公社分出部份建立代興、永興、高壩公社。
1993年,榮昌縣撤區并鄉建鎮,吳家鄉、高壩鄉、代興鄉并入吳家鎮,下轄18村。
1996年,清流鎮榮江、玉芳、黃桷灘3村劃回吳家鎮。
2001年6月,十烈鄉整體12村并入吳家鎮,共沒33村4居民委員會。
2007年,將33村調整合并為雙流、高峰、含珠橋、玉峰、代興5村和燕子壩、人和、十烈3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