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這就是“巴山原鄉·生態城口”,是鑲嵌在重慶“山水之城·美麗之地”一顆璀璨的生態明珠,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衛生縣城等數十項國字號名片。
第一,城口在哪里?——“三省交界、重慶最北”。城口地處大巴山腹地,因踞三省門戶名“城”、扼四方咽喉稱“口”而得名,位于重慶最北端、渝川陜交界處,是重慶三峽庫區連接陜南、川東、鄂西的交通要塞,是長江經濟帶連接大西北的便捷通道,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平臺,有“西三角”經濟區戰略節點和渝川陜結合部“橋頭堡”之稱。古屬梁州之域,漢為宕渠轄地,隋唐屬通川郡東關縣,宋元屬通川縣、通明縣,明屬達州太平縣,清道光二年始設城口廳,民國2年改廳為縣。全縣幅員面積3289.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7萬,轄2個街道23個鄉鎮204個村(社區)。
第二,城口是什么?——“重、紅、綠、藍”。“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城口原是國家深度貧困縣,2020年以群眾滿意度98.84%實現脫貧摘帽,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2021年,城口被確定為全國160個和市級4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市委、市政府專門-“一縣一策”黃金21條支持城口鄉村振興。“紅”:重慶最紅的縣。城口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慶第一個打出地方紅軍旗幟的縣、第一個被地方紅軍解放的縣、第一個迎來紅軍主力部隊的縣,重慶唯一成建制建立縣、區、鄉、村四級蘇維埃政權的革命老區。“綠”:重慶最綠的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2.8%,活立木蓄積量1850萬立方米,兩項指標均居全市第一,生態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連續12年保持重慶市十個重點功能區第一。擁有中國南方保存最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景觀系統,有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巴山湖國家濕地公園,黃安壩、神田草場綿延30公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高山草甸。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市首個全國水土保持示范縣”“大中華區最佳綠色生態旅游名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等稱號。“藍”:重慶最藍的縣。位于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的城口,夏季平均氣溫僅有23℃,普遍海拔在1000—1800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360天以上,平均相對濕度79%,國考斷面水質穩定在國家Ⅱ類標準及以上,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1.8—2.6萬個/立方厘米,獲評“中國天然氧吧”“中國生態氣候明珠”。
第三,城口有什么?——“山、谷、漆、礦”。“山”:大巴山。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橫亙全境,是中國17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區域之一和全球233個熱點生態區之一,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等7種,二級保護植物秦嶺冷杉等191種。“谷”:中國亢谷。是城口最具代表性的峽谷景區,建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市級旅游度假區,入選“中華秦嶺100景”“川渝地區十大人氣景區”。“漆”:城口大木漆。城口被稱為“中國生漆之鄉”,城口大木漆被譽為國漆,是中國五大名漆之一,漆酚含量、光澤度等指標均為全國之最。“城口漆藝”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城口第一個走出“國門”的產品。“礦”:礦產豐富。擁有亞洲最大的鋇礦床,已探明鋇礦儲量1.2億噸,占全國已探明鋇礦儲量的16%,其中毒重石資源量占全國已探明資源儲量的97%。是全國第五大錳礦床,已探明錳礦儲量0.9億噸。還探明有煤、鐵、鉛、鋅、大理石和古生物化石等20多種。
第四,城口產什么?——“老、藥、茶、干”。“老”:城口老臘肉。擁有2500年歷史是城口知名度最高的特產,獲評“中華老字號”“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年產量達1萬噸、全產業鏈產值超過30億元。“藥”: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8萬畝,中藥材全產業鏈產值達15億元。境內可供開發利用的中藥材達1000余種,被稱為“大巴山藥谷”“中國綠色生態中藥材示范縣”。“茶”:雞鳴貢茶。入選重慶市十大名茶,成功通過“中國歷史名茶”認證,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全國“華茗杯”名優茶金獎,其制作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干”:特色干果。資源面積達100萬余畝,被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中國綠色生態板栗之鄉”。城口核桃、城口板栗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邂逅山水,是詩與遠方的悠然自得;遇見原鄉,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歡迎您來城口游國家公園、賞山水風光、品原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