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已經塵埃落定。調整完成后,連云港由“四縣三區”,變為“三縣三區”,市區面積也擴大近一倍。原新浦人,成了海州人;原贛榆縣人,也搖身一變成為“城里人”。
一切都未改變,一切似乎又在改變。新的贛榆區、海州區人,會漸漸發現自己身份的悄然變化。但大部分港城人都清楚,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翻牌”,區域融合下,港城經濟的發展,將迎來新一輪騰飛。
面對嶄新的贛榆區、海州區,在港城生活、工作、學習的人持有怎樣的看法?社會各界紛紛熱議:共同匯聚港城夢,我們還是一家人!陳興發 大學教師 區劃調整折射城市氣度”陳興發是法學博士,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學博士后,淮海工學院法學院副院長,行政管理系教師,1996年來到連云港。“本次行政區劃調整折射出了連云港城市的變遷程度、格局氣度和發展趨勢。”陳興發說。
“這是連云港城市發展史上又一件大事,對港城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陳興發從學術的角度看待本次區劃調整。
他認為,一個地區行政區劃的調整涉及諸多因素,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一是行政區與經濟區一致原則。一個城市的行政區要以經濟區為基礎,經濟區發展要與行政區保持一定的吻合性,只有兩者基本一致時社會經濟發展才能比較順利。二是行政區劃的層級與幅度平衡原則。政府努力尋找行政管理層級與幅度的最佳平衡點,能夠保證管理的穩定性和有效性,獲得良好的管理效能。三是區位與中心互動原則。空間相互作用能夠促使相關區域加強聯系,共同發展,實現資源要素、發展機會的互補性和可達性。
近年來,我市全面推進沿海開發,大力實施“雙千雙百”工程,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全面拉開“一老三新四組團兩軸一環”的城市新布局,推動城市組團發展。在陳興發看來,我市大力發展港口經濟的同時,也推進了民生事業的發展,城鄉布局進一步優化。
“當下行政區劃的調整,正是對這一經濟和城市格局變遷的回應,有利于破解經濟快速發展和空間約束的矛盾,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理順城鄉、城市核心區與外圍的關系,整合城市的各種資源。在此基礎上,突出城市整體功能,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凸顯港城建設的新氣象與新趨勢。”這是陳興發的真切感受。
行政區劃的調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陳興發建議,后行政區劃調整時期,需要注意避免“假性城市化”現象,促進行政區劃調整與城市規劃的有機銜接,熟悉和創新大城市治理模式,加強行政區劃調整的績效評估。 馬薇 社區主任 “說到底還是一家人!”“區劃調整后,咱社區可熱鬧了!”菜市社區主任馬薇說,“這兩天來社區辦事的居民,紛紛熱議,咱社區也該改名為‘海州區浦東街道菜市社區了’。”
對于原新浦區、海州區合并,社區居民也寄予了很多期盼。“不管撤縣設區,還是兩區合并,說到底咱還是一家人!”在社區里,馬薇和附近的居民一起談論區劃調整的事情。
今年75歲的趙大姨,談起此次區劃調整很激動,“我當了大半輩子新浦人了,沒想到老了后,身份變成了‘海州人’。”趙大姨感慨,“不過,原來的新浦區、海州區就相連,我們還是一家人哪!兩區合并更好,咱港城發展得好,老百姓也樂意!”
今年47歲的陸先生,家住菜市社區市場路。昨天,他剛好到菜市社區辦事。剛進門,陸先生就和馬薇談起了區劃調整的事。“海州歷史悠久,發展空間大,對于整個城市的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陸先生很認可兩區合并以“海州區”命名,“政府部門應當充分利用好海州古城這一特色,打造出新的更吸引人的旅游品牌。”
“今天早上,我還和上高一的兒子討論了一番,區劃范圍擴大了,肯定是好處多多。咱們連云港的經濟實力跟著也提高了,是件利民的好事情。”社區居民張女士還遭到了兒子的一番調侃,“兒子說,老媽以后說的話不再是‘新浦街大普通’了,該改叫‘海州街大普通’啦!”
前往社區辦事的居民喬先生說,海州區的掛牌成立,不僅可以提升海州古城的知名度,人口增多,向二線城市進軍,還加速了區域的融合,推進各項工作高效完成。“贛榆撤縣設區的意義也很重大,咱港城的競爭力也更強。”
馬薇說,雖然從新浦人變成了海州人,但社區依然會認真對待各自的工作,為居民辦實事,同時也可以和原海州區街道社區進行更多的交流學習,“這也有利于我們工作的進步。”
“百度百科上,還能搜到‘新浦區’,但360百科中已經將其改為原新浦區,并注明現已更名為海州區。”社區工作人員發現了這一變化。
在海州區政府掛牌前后,不少原新浦街人在舊牌子和新牌子前留影紀念。最近兩天的微博、微信等網絡工具上,也能看到很多關于兩區合并的話題和圖片。 王丹培 大二學生 “期待打造城區快速交通體系”長長的頭發,戴著大大的眼鏡,來自贛榆的王丹培,是淮海工學院一名大二學生。2012年進入淮海工學院學習,她在贛榆區(原贛榆縣)青口居住了20余年。
得知贛榆撤縣設區這條消息,還是今年4月她在同學空間里轉的一條說說。“一開始還不敢相信,今年6月底,得知這一消息是確鑿無誤的,直到7月8日贛榆區揭牌后,才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在王丹培的印象中,近年來贛榆青口的變化很大。“去年青口幾條主要街道開始進行整改,店面換了統一招牌,大路也拓寬了不少。”
就連老家的電影院,也拆遷準備建大超市。“隨著贛榆經濟的不斷發展,青口老電影院對面建起了華潤蘇果和金陵購物廣場,周邊也開了一家國際電影城,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贛榆經濟的發展。”
面對自己的新身份,王丹培很開心,“沒想到我還在市區上大學,就成了市區人。”王丹培很關心老家交通的發展,“乘坐brt到哪都特別方便,我期待贛榆區也能建設快速公交,加速兩個區域之間的融合。”
每次回青口,王丹培都要去汽車站等車,路上要花費1個多小時,票價也不便宜。兩個區真正融合,交通體系的打造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王丹培對贛榆區的發展也充滿期待。“我相信贛榆區的城市化進程會進一步加快,破舊低矮的房屋會被現代化城市建筑所取代。這些都將提升贛榆區整體形象,加速經濟發展。”
在王丹培心中,也勾勒了一幅美好的畫卷。“贛榆區的經濟發展會蓬勃向上,以全新的面貌帶動城鄉發展,造福贛榆乃至港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