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里鎮位于蕭縣東南部,為低山丘陵地區,西靠永堌鎮,北毗白土鎮,東連官橋鎮,南鄰宿州市埇橋區。京臺高速公路縱貫全鎮,并設有莊里服務區。鎮域面積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萬畝,山場面積7萬畝,轄8個行政村,人口3.01萬人。莊里鎮毗鄰國家AAAA級景區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有大蔡莊、劉堌等新石器文化遺址,金寨玉文化遺址、春秋楚國臨時都城城陽遺址及莊辛故里、漢末陶謙墓、尠溝寺等眾多古文化遺址,2021年,全鎮生產總值完成10.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83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0.5億元。
【農業】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推動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發展特色產業、規模經營,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2021年全鎮土地托管達到16000多畝。莊里鎮2020年度糧食播種面積30000畝,2021年度糧食播種面積40200畝,2021年播種面積較去年相比增加1.22萬畝,較上年增長34%。
莊里鎮2020年度糧食總產量20091.6噸,2021年度糧食總產量28458噸,較上年增加41.6%。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種植加工等,干雜果、黃桃、核桃、艾草等種植面積1萬多畝,2021年8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均超過20萬元,有3個村超過50萬元,2個村超過70萬元;通過“雙培雙帶”工程和扶貧的有效結合,全鎮培育致富能人100多名,在幫貧帶貧濟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環境整治】通過“潔凈衛生進萬家”活動,重點開展以危房清零、“三清四拆”、小廁所大民生為抓手的環境綜合整治。先后撥付各村環境整治經費500多萬元,清理整治村莊內外環境,拆除破舊危房1200多處;投入60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全鎮范圍內公廁和鎮區環境秩序進行服務管理;創新退役人員安置管理方式,組建綜合執法管理大隊,有效發揮退役安置人員在環境整治綜合管理作用。午秋兩季綜禁期間,秸稈粉碎率、還田率均超過95%,綜合利用成效顯著,連續5年全鎮無監測火點。2021年,莊里鎮入選安徽省第九批“千年古鎮”,欒莊、城陽、尠溝3村獲評全市文明村,全鎮人居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全鎮人民綠色宜居指數全縣前列。
【美麗鎮村建設】以文明示范村戶創建為抓手,建設黃山新村、尚樓中心村兩個省級美麗鄉村,一個市級自主建設美麗鄉村。投入2000多萬元實施鎮區提升工程,修鋪鎮區柏油路面,鋪設彩磚1萬平方米,新建污水處理站1個,建設公廁57座,改造戶廁1000多個。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實施欒莊、尠溝兩個環境美化示范村打造。爭取上級投資4億多元,對歐莊路、永大路進行改造提升,全鎮便捷通達的交通路網基本形成。投資近200萬元對鎮政府辦公環境提升改造,并建成160平方米便民服務大廳,辦公質量穩步提升。動用人員、設備對我鎮區域內的水體、農業生產廢棄物、亂搭亂建、亂堆亂放、廢舊廣告牌等進行常態化清理,農村廣播“大喇叭”定時播放環境整治宣傳廣播,倡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莊里鎮大力開展“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小游園”建設,充分利用村內的建筑廢料,結合實際,利用房前屋后的公共區域建設“四小園”,截至2022年1月,莊里鎮共建設“四小園”3000余個,占全鎮總戶數的35%。
【基礎設施建設】硬化道路52.87公里,路燈1229盞,建設民生水廠6處,全鎮戶戶用上自來水,投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000多萬元,新打農村水源井10眼,完成38個自然村水網改造工程,實現農村飲水全覆蓋;投資5000萬元,對我鎮境內17公里倒流河清理疏浚;新建橋梁控制閘19座;水利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項目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金輝包裝彩印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2億元,總建筑面積30500平方米,項目入駐蕭縣循環經濟工業園。謀劃完成金寨遺址文化旅游綜合開發、倒流河流域生態旅游等項目12個,完成可行性報告3個。2021年完成城陽村、陶墟村、欒莊村、高莊村聯建果蔬基地建設項目申報、投建,招商引資立亭合作社、好七集團資金5000余萬元,建設高標準大棚110余座,帶動周邊群眾務工200余人,為上述四個村每年增加20余萬集體經濟收入。爭取資金3900多萬元對高速公路以西石質山進行綠化,全鎮生態環境持續提升,獲評全省綠化先進鄉鎮。
【脫貧攻堅】實現了三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548貧困戶5538貧困人口全部清零,貧困發生率從18.2%降為0,貧困戶人均收入從3175元增加到 11040元,脫貧監測戶為0,積極謀劃項目,投入扶貧資金9393.52萬元,實施產業到村到戶,建成了陶墟、欒莊、城陽三個扶貧工廠,且全部成功運營,新建城陽、欒莊、陶墟、高莊等果蔬大棚生產基地5處,建設扶貧冷庫1座,村級光伏電站3座,69戶戶用電站已并網發電,全鎮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服務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投入1641萬元,對186戶288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高標準建設了黃山文化新村安置小區,通過增加公益崗位形式,讓253戶貧困戶實現了穩定增收。
【社會發展】全鎮低保覆蓋881戶1246人,五保294人,重殘補助398人,困難殘疾補助546人,社會優待76人,養老保險征繳71430人次;新增就業崗位935個。50-59歲獎勵扶助86戶80160元,獨生子女獎勵扶助304戶10.5968萬元,代繳農合603戶20.65萬元,養老保險補貼1062戶3.689萬元,民生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綜合治理】持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加大宣傳力度,建立線索舉報及日常管理臺賬,發動全鎮人民群眾參與,形成打擊村霸、宗族黑惡勢力犯罪活動的強大合力,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實效。大力開展安全生產排查工作,對商鋪、超市、建筑場地進行定期安全檢查,規范農貿市場經營秩序,杜絕商戶亂擺、亂放、私搭亂建現象并定期進行消防演練,在水庫、河流等易產生安全隱患地區安裝安全標志警示牌100多處。依托104個基層網格點,堅持矛盾糾紛隱患排查和信訪苗頭隱患排查制度,對排查出來的矛盾隱患和信訪苗頭積極化解,有效預防了不穩定事件的發生。實行領導干部接訪制度,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人人身上有責任。認真做好重點時期,重點人員的穩控工作。全鎮實現了由亂到治的轉變,獲評全市信訪工作先進鄉鎮,成立道德評議委員會(鄉賢工作室),發揮“鄉賢五老”、社會名流、在外創業有成、致富帶頭人等作用,各村根據自然村分布特點,成立黨群服務點,讓鄉賢在網格內發揮作用,收集民情民意,調解群眾糾紛,服務群眾需求,在最基層架起黨建和群眾一道連心橋,同時對反面人物、反面事件,定期開展道德評議,運用孝善文化和道德力量,約束和規范群眾行為,引導群眾自覺向上向善,通過法治、德治相結合,達到自我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