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況
小川鄉位于歙縣新安江山水畫廊畔,地處黃千旅游線之中、王小公路的東段,北倚深渡鎮,南臨新安江明珠千島湖,并與街口鎮、璜田鄉、長陔鄉相鄰;東接新溪口鄉、武陽鄉;西靠森村鄉。
鄉政府駐地建有小川碼頭、車站、郵電代辦所、小川信用社、衛生院、學校等,電信、移動、聯通信息覆蓋全鄉70%以上,西距黃山市府47公里,離徽杭高速公路20公里;南距千島湖60公里;黃千公路(武新前公路)沿江穿鄉而過。
全鄉地貌態勢是“沿江一條線,東西兩大片”,既是山區鄉又是庫區鄉,屬亞熱帶北緣山厚型季風濕潤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高山峻嶺、大江小河,年平均氣溫16.4℃,平均水量1264.1毫米,森林覆蓋率80%。鄉內主要有小洲河(包括支流蘇川)、古稔河兩股水系,河流總長分別在20至10公里不等,落差在百米左右,水利資源豐富,總體氣候適宜,山水秀麗,物產豐富,景色迷人。
全鄉總面積達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79畝,包括水田230畝,旱地49畝,人均不到2厘地;茶園面積12370畝,桑園面積1675畝,可利用水域面積達1500余畝。
二、歷史沿革
小川鄉在解放初期(51年)建區公所,屬大川區遷往小川駐地,時轄三港以上,正口對面的白石村、小洲源、河東岸等區域;52年劃鄉建鎮時,設鄉制,有小川鄉,古稔、靈山鄉,程家堨、臨川鄉,風景、蘇川、汪米灘鄉,內設初級合作社、高級合作社,直到56年合作化,其中三港并入小川鄉;58年8月人民公社化,撤區、鄉設人民公社,隸屬小洲人民公社和古稔人民公社兩塊,以新安江為界,其中河東社址在新溪口,河西社址在小洲;60 年2月兩社合并成立小川人民公社;61年下半年設街口區委區公所,本區域分設小洲、小川、新溪口三個人民公社,直到83年體制改革,改為鄉制至撤區并鄉時;2004年12月由小川、小洲合并成立小川鄉人民政府。
全鄉主要姓氏有凌、江、張、吳、胡、方、李、程、呂、潘、馮、葉等十余種,歷史相對久遠的村莊有小洲、盤嶺、古稔、靈山等外,百余年古樹主要有樟樹、紅豆杉、楓樹等達50余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