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王社區位于永興鎮東部,305省道穿境而過,區位優勢明顯。全村耕地面積6800畝,水面200畝,林地320畝。總人口5326人,下轄17各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村黨總支部下設2個黨支部,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4名,其中女黨員8名。自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緊緊圍繞“抓黨建服務諸王百姓,抓招商發展諸王經濟”這一主題,以“四個圍繞”、“四個著眼”為活動載體,使創先爭優活動健康有序推進。
主要做法:
一、 結合“四個圍繞”,激發村級黨組織“創先”活力
一是圍繞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創先。諸王村黨總支堅決服從全鎮大局,在自覺服務鎮中心工作中扎實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在產業園建設中,廣大黨員干部主動流轉土地,退宅還耕,帶領全村流轉土地4000畝,舊宅還耕348畝,使產業園建設順利推進。
二是圍繞承諾踐諾惠民創先。以群眾是否滿意、有沒有得實惠、生活有沒有改善作為承諾踐諾的標準。全村黨員共確立承諾76項,目前已完成55項,21項正在落實。已完成的承諾如:2010年全村共投入對12公里的村內道路進行硬化、對寨東等4個村民組供電線路進行改造。投入4080元補貼村民參加新農保,投入2900元補貼村民參加新農合,新農合新農保參保率均達100%;投入6400元替全村群眾購買了農業保險等。
三是圍繞幫扶困難群眾創先。按照“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促和諧”活動的具體要求,村黨總支組織黨員對全村22個村民組的919戶群眾進行了走訪,根據走訪中發現的43戶困難家庭,村兩委干部實施主動上門入戶幫扶解困機制,根據困難原因,以資金救濟、物資資助、解決就業、學習技術等方式一一落實幫扶措施。截至目前,全村安排對困難群眾救濟金9000元。
四是圍繞民主規范議事創先。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要求,全力貫徹實施“陽光村務工程”,暢通群眾意愿和訴求的反映渠道,強化村級事務監督反饋的工作機制,提升了村級民主管理的整體水平,形成村級工作由村干部牽頭、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的喜人局面,增強了村級班子的整體功能,群眾與干部的互信度也提高了,村民主動參與到村里發展建設和事務管理中來。
二、 推進“四個著眼”,增強黨員隊伍“爭優”動力
一是著眼于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上爭優秀。結合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黨員建設,堅持每月固定的黨員學習活動日制度,(如:每周村兩委會議前集中學習20分鐘)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每月至少播放2次農村實用技術影片。讓黨員干部不斷深入學習惠農政策、法律法規、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思想素質、開闊眼界,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的良好氛圍。
二是著眼于本職工作,帶領群眾上爭優秀。黨員干部全部設崗定責,形成以黨員為帶動,在全村上下形成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良好格局。如:村總支書記李紹發同志、村委會主任李士中同志在產業園建設工作中,發揮“白+黑”、“5+2”精神,連續奮戰,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務,有效地保證了項目的正常建設。
三是著眼于創業干事,勤勞致富上爭優秀。按照一片赤心向著黨,一種真心對群眾,一顆常心看得失,一切盡心為工作的要求建設黨員隊伍,積極打造團結干事的氛圍,使廣大黨員成為經濟發展的帶頭人、農民致富的聯絡人。例如黨員李光和父親李魁興創辦的正源乳業公司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之路,形成了“以養殖帶養殖,以養殖帶種植”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不僅擴大了奶牛養殖規模,而且開發了蚯蚓、特種水產養殖和蘑菇種植,帶動60余戶農戶從事蘑菇種植和蚯蚓養殖。
四是著眼于倡導文明,促進和諧上爭優秀。乘著永興鎮創建“文明鄉鎮”的契機,在全村范圍內組織實施道德文明“清風”行動,整治發展環境。目前,全村共建開放式農民公園2個,農民集中居住區1個,六位一體村室1個,老年福利中心1個,綠化種植種花10余萬株。
三、抓住“招商”,促進經濟跨越發展爭先。自2010年下半年,共招引正源乳業、四豐農牧、鼎創園林等6個企業,招商引資總額達1.6億,帶動500多名農民就業,并帶動近百名農戶發展種植和養殖,使農民人均收入提高了600元。
近年來,諸王社區的發展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省委書記張寶順、省長李斌、省領導趙樹叢、詹夏來、倪發科等先后到諸王視察指導工作。
諸王社區先后獲得全省舊村莊整治先進單位、全市2011紅旗支部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