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村位于張店鎮東南,東與東河口鎮相鄰,西南與橫塘崗鄉接壤,山場面積大,山峰海拔超過200米,是一典型的山區村,下轄七個村民組,現有農業人口2007人,非農人口15人,農戶565戶,勞動力1400多人。六毛路穿境而過,山場面積9000余畝,耕地1198畝。總面積約9平方公里。
基層組織建設:村兩委實行交叉任職,干部4人,平均年齡52歲,初中文化2人,高中2人。村設黨總支一個,黨支部2個,即陳沖黨支部、茶行黨支部,現有黨員67人,預備黨員2名,發展對象2名,村有磚混結構二層辦公樓3間,有黨員活動室,有遠程教育網絡,設備齊全,黨員“三會一課”能正常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能平衡發展,近五年來無計劃外二孩生育,無多胎生育,村有專門的計生服務室,室內器具配套,能為計生對象提供優質服務。
經濟建設方面:我村是一個合并村,有原陳沖、茶行合并,同屬山區,有豐富的山區資源,林木、毛竹、茶葉是我村三大支住產業,森林年采伐千方以上,毛竹近百萬根,毛竹產業收入約占總收入20%左右,茶葉質量好,倍受茶葉加工企業青睞,尤其谷雨前“蘭花”茶,在市場十分暢銷。是一項開發前景好的產業。野生中草藥,品種多,尚沒有規模發展;毛竹生產的產業化發展勢頭好,目前我村有五家收購加工企業,如:躍進組汪成益、汪成海,2009年冬投資了近30萬元,購買一套毛竹加工機械,毛竹實行深加工,品種五十多樣,暢銷江浙,并與霍山簽訂了銷售合同,年加工能力15萬斤以上。毛竹銷售到山東,皖北各個縣市。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2010年冬,我村引資招商,村原茶行小學舊校舍,發展靈芝生產,該項目投資30多萬元,目前預測市場前景十分好。解決了勞動力30多人門前就業。
由于是山區,拔桑園、新塘兩組山高嶺大,地勢險要,自然景觀有待開發。新塘組的巴石巖灣,有天然石洞三處,“天洞”因地勢險要,很少有人參觀,“臭洞”因洞口狹窄,氣流流動緩慢,若隱若現有“臭”的感覺而得名,形似“葫蘆”,面積大,能容納幾百人,最底下洞名“敞洞”洞敞口開很大,上下垂直落差有五、六米,很早以前,山下的黃氏家族住了兩家,前廳后堂(即前后兩排),洞前平臺栽花插柳,風景怡人,洞內冬暖夏涼,有“世外桃園”生活感覺,在下有幾棵百年古樹。與其相連的拔桑園有“香草洞”、“鬼門關”等特色景點,這些“洞、點”都與洪山風景區相通,很具有開發價值,潛力大。
山高地勢落差大,制約交通的發展,雖然村有主干公路,各村民組有機耕路相連,但路面質量差,“出行難”問題仍是群眾反映焦點,由于交通條件差,制約了經濟的發展,村級道路的改造升級是擺在村兩委工作的難點。“村村通”工程,已經起步,但沒有完善;村衛生室條件差,群眾看病難,沒有有效的解決,小學改貌后的配套工程尚沒有完善,急需解決。通訊設施日趨完備,程控電話入戶率達80%以上,最近又投資幾十萬元,在我村境內建放大接收鐵塔兩處,強化電信無線網,移動網絡已在2007年春在我村建站,覆蓋全村。
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產業化生產:我村按照上級政府的要求,強化農村康居建設,做到統一規劃,集中居住,杜絕無規劃建房,謀劃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產上,養豬大戶周世勇,占地面積約5畝,年飼養商品豬300多頭,母豬30頭,年創效益10萬元;養羊能手姚德珍利用荒坡荒山優勢,年養殖山羊300只左右,出售商品羊200只以上;毛竹銷售加工5戶,年銷毛竹100萬根以上,年加工竹笆10000片以上,解決勞動就業100多人。
總之,我村是一個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好的山區村,但基礎設施薄弱,急待解決,“十二五”期間,村兩委認真謀劃,拓寬發展平臺,促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