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渡鎮是東至縣城關鎮,系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中心和堯東一體化實施方案的核心區域。全鎮總面積388.1平方公里,轄38個村(社區),總人口11.76萬人。先后榮獲全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第一批特色小鎮(襪業小鎮)、安徽省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文明村鎮、安徽省優秀旅游鄉鎮、池州市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文明單位、榮獲“安徽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鞏固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開展“七五”普法,深度推進平安堯渡建設和“雪亮工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落實落細信訪維穩工作。衛生、教育、文化、科技、檔案、交通、民政、安全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防汛抗旱和地質災害安全隱患防治工作有序推進。人民武裝工作成績喜人,榮獲“安徽省2020年度征兵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全面推進環境監督長制度,設立46名村社區生態環境專項監督員打通生態環境保護和監管“最后一公里”。
2023年全鎮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5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73.3%,外貿進出口3260萬美元。
2024年,全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15760萬元,占年度目標任務17400萬元的90.6%;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05.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01.2%;外貿進出口預計完成1168萬美元;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7%;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個、規模服務業3個、限上商貿企業8個、高新技術企業3個。
近年來,堯渡鎮積極發揮地方優勢,致力打造“堯舜之鄉”“養生福地”“特色小鎮”三張名片,形成了堯城區、濱湖區、舜城區三區協同發展格局。
第一張名片:“堯舜之鄉”。 舜帝躬耕于此,堯帝聞其賢,千里渡溪而訪,因此得名“堯渡”。現代考古表明,這里是古代人類起源地之一,出土了與北京周口店人齊名的“東至人”,自古即為江南重鎮,清末兩江總督周馥、近代實業家周學熙均為堯渡鎮人,著名詩人陶淵明、梅堯臣,理學家朱熹、僧人志南等文人雅士先后造訪,題字賦詩流傳至今,“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千古絕句便是出自于此。為傳承堯渡人文歷史,弘揚堯風遺韻,鎮黨委政府將建設好堯舜之鄉作為首任。
第二張名片:“養生福地”。堯渡地處北緯30度附近,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且土壤富硒,最高超過富硒土壤國家標準的7倍,水源含天然礦物質,且PH值在7.5到8之間,呈弱堿性,最符合人體需要,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天然的養生福地。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形成了歷山、瀚青生態園、天臺山森林公園、金字牌森林公園、觀山嶺等觀光休閑旅游帶,以及堯嶺生態休閑、梅山摩崖石刻文化休閑、瀚青鄉土植物觀光休閑、上謝古民居攬勝休閑、乃灘竹海風光漂流休閑、華龍洞訪古尋根休閑等多條特色景點。其中以三條嶺知名度最高,海拔300米,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喀斯特地貌,三嶺隆起一塊平地,猶如一個小高原,三村坐落其上,內有“石林”“翡翠湖”“黃金梨園”“金蟾賜福”“西山溶洞”“大峽谷”“古徽道”“千年靈芝”“孤峰神柱”等多個景點。
第三張名片:“特色小鎮”。2017年9月,堯渡襪業特色小鎮成功獲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小鎮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位于火車站站前區,依據不同功能格局分為特色小鎮核心區和特色生態休閑區。核心區1.1平方公里,怡翔襪業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和3萬平方米襪業小鎮創新創業園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已入駐大龍網跨境電商、景祥硅膠襪業、諾美印等7家企業;利用漢唐電商產業園打造“小鎮客廳”,兼具形象展示、襪業文化、電商銷售等功能;特色生態休閑區以瀚青生態園為載體拓展小鎮文旅功能,打造3A級旅游景區;安置小區及社區服務用房即將竣工。小鎮的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四大功能基本配套。
2024年,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完成新開工項目8個、竣工項目5個、新納統項目5個。向上謀劃爭取項目4個,均為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累計到位資金1.45億元。中池新材料、城南物流園等項目已竣工;產城融合創業示范園項目建設順利推進。“雙招雙引”質效穩步提升。完成新引進省外億元以上項目3個,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預計完成到位資金6.6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6.5億元的102%;外出招商28天、接待來訪客商46次,舉辦招商推介會1場,在談項目5個。園區發展平穩有序。完成建十路、創建路、崛起路、創業路建設,初步形成了“三縱一橫”路網格局;完成10KV供電專線接入;借助地方政府專項債資金建設的9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正在有序推進中。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建東千畝藍莓園實現開園,在建東、永勝、良田、蘭城建設油茶基地,規模累計近千畝,同步發展石斑魚、烏飯樹等特色產業。投資約1200萬元建設管山金耳產業園。三是不斷優化人居環境。啟動村莊清潔行動戰役,對建成的27個省市級和美鄉村中心村進行規范化管護。完成2023年度2個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建設,完成2024年度2個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招標工作。管山精品示范村已完成前期建設準備工作。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實現河西大道地塊清零,有力保障敬慈小學、勝利路、河東新村道路、七里湖路、泥溪路等市政道路順利施工并實現通車,城區路網體系進一步優化;強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掃尾工程,打通蘭溪新村消防通道。不斷優化小區治理。結合“皖美紅色物業”創建和執法力量進小區,實現主城區145個小區物業服務100%覆蓋。持續發展文旅產業。星空之城、東籬湖游客集散中心一期項目建成運營,東籬湖菊花博覽園實現開園,華龍洞古人類文化遺址建設和學術研討會順利啟動。民生實事落地見效。依托村、社區“救急難”互助社和堯渡鎮“救急難”互助社聯合會,做到“應救盡救”“應救即救”,累計救助128人13.38萬元。深入實施幸福家園村社互助項目,完成率達101%。積極推動我鎮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著力解決4695戶1.6余萬名群眾飲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