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墓鎮歷史悠久,古稱莊墓橋鎮,史屬壽州(壽縣)。據《壽州志》記云:“楚莊王墓在州東南九十里,大冢巋然,莊墓橋鎮因此得名”。楚莊墓位于莊墓橋西北一里許在古閻澗水北岸高坡上。三國時魏吳交兵,莊墓為曹魏屯兵屯糧要地。清末,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率部赴壽州,路過莊墓橋,在橋北孫崗一帶安營扎寨。古莊墓河每日過往的船只達百艘以上,閻澗河白帆點點,莊墓橋碼頭船楫如林,由于水陸兩便,莊墓橋鎮在元、明時期興起,清代發展,是江淮大地上一座名鎮。
如今的莊墓鎮位于長豐縣中部,206國道穿境而過,南去合肥,北到淮南。總面積41.3平方公里,轄十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耕地面積3萬畝,2003年財政收入222萬元。有一所衛生院,7所中小學,集鎮餐飲業發達,個私經濟繁榮。莊墓集市又是長豐縣農副產品主要的集散地之一。農閑時節,常常出現“萬人趕集,隨行就市”的壯觀景象。農貿市場、木材市場、沙石市場,商賈云集。街面上商店林立,背街遍布糧行、油行、農具行、山貨行、木頭行、竹行、牛行、豬行、魚行、雞鴨鵝行,一片繁華景象。這里還盛產土特產,對河沿的魚蝦,西河灘的蘿卜,棗林村的大棗,梨園村的黃梨,張灣的柳編,早已馳名南北。莊墓小磨麻油(莊王牌),“祖傳工藝天下第一家,獨特風味油香冠江淮”。莊墓手工圓子,軟而不爛,油而不膩,是盛名遠揚的美味佳肴。
莊墓鎮將抓住歷史發展的新機遇,以經營城鎮的新理念,發展莊墓河優勢,弘揚千年古鎮文化,復興莊墓,把莊墓建設成為合淮公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